-
上海小餐饮店实现“拍黄瓜自由”:监管就应该符合实际
监管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在一定的范围内,监管的加强,会大幅度增加食品安全,但是其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监管力度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后,投入巨大的监管成本,而能获得的安全收益极为有限。成本的增加,远大于获益。 -
村庄规划编制,不能成为分肥财政的唐僧肉
确实有高水平的设计师、规划师,通过深入调查,利用其开阔的眼界和专业知识,制定出贴合当地实际、高质量的村庄规划,发挥本地特色资源,让乡村发展出彩。但在村庄规划的热潮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是为了来蹭项目分钱,他们的规划往往是复制剽窃,千篇一律,甚至只是从电商网站上买规划模板稍作修改。这些粗制滥造的规划,有还不如没有。 -
宏观政策,当取向一致
“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意味着这一评估将不限于政策出台前的制定环节,还自然延伸到执行环节。比如,促进民营经济是总的政策取向,不同部门从各自分管的领域出台了多个政策,其中某个部门的政策有悖于总的政策取向但在出台前的取向一致性评估中没有看出来,在执行中被别的部门或公众或受影响的企业指了出来,还是可以回撤、修改或废止。 -
反家暴,应坚持证据至上及平等原则
反家暴乃至一切涉及婚姻家庭的事务,都应当坚持无罪推定、证据至上的法治原则,应当坚持平等原则,应当对夫妻、亲子施行一视同仁的平等保护,并应保持对婚姻家庭习惯法的谦抑。 -
整治算法推荐,破除“信息茧房”
对推荐算法进行治理,让算法推荐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打破“信息茧房”,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扩大用户视野,弥合互联网的裂缝。同时也要看到,独特的算法是互联网平台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在对算法进行整治的同时,也有必要给算法的发展、不同平台和不同算法的相互竞争,留下一定空间。 -
建立背调制度,保护未成年人
“背景查询和健康检查”的范围,确实应当扩大到“存在可能危害儿童身心安全、不宜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情形”,这涉及到很多具体而微的筛查内容,比如幼师候选人的社媒内容、心理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图谱、公开场合的发言,等等。一旦发现幼师候选人存在“逆天发言”,关注了极端思想的社媒账户,又或者在精神健康上存在问题的话,主管部门就应从严筛查其入职资格。 -
“课间一刻钟”来了?加量之余,更需治本
课间十分钟或十五分钟,去室外,在操场,静下来发呆也好,动起来也好,与小伙伴聊天也好,做游戏也好,都行,每个孩子的身心得到回血,也是社会化的重要机会,还有助于涵养质朴刚健有韧性的品性与价值观。这种阳光下的教育与成长,可能比教室内的知识教育更重要。 -
激发远胜于灌输:开学之际,学做家长
教育的元问题,是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言传不如身教,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做出表率,首先努力成为一个这样的人。如果自己每天打麻将,却希望孩子多看书;如果你每天宅在家里打游戏刷短视频,却希望孩子多去户外强身健体:这些愿望都只能近乎虚妄。 -
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社交圈子的影响不容小觑
青少年通过学校、日常交往与网络链接结成了紧密松散程度不一的共同体,他们为了被接纳或融入,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吸食毒品、类毒品被视为时髦、前卫、先锋,有权威的人带头吸食,那就会带动一大批人。前述东北少年讲自己吸食两种处方药,父母、学校与警方应该调查一下他的社交圈子,看看是谁引导他走上吸食之路的,看看还有哪些人在吸食。 -
新消费税意味着什么?
如果出于扩大地方税源的目的而将更多商品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就需要更充分的论证,并同时对增值税进行调整,避免重复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