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20140417)
责任编辑:史哲 蔡军剑
危楼如何化险为夷
回应“奉化垮楼,一次本可避免的灾难”
2014年4月10日《南方周末》纵深
过去,每天晚饭后,我都喜欢在西苑路林荫下的人行道上走个来回。直到2012年秋天,一次步行到路边一栋楼下时,我着实后怕了一阵。紧邻人行道的一栋老旧楼房,墙上写着不少大大的“危险!”已有裂隙的墙体上,窗玻璃残碎不全,从下面就能看到楼顶松脱的砖头。可墙根下人来车往,大家似乎早已练就了临危不惧的胆量。前几天我再次经过,那处危楼依旧耸立。都说险情就是命令,最近住建部也已决定开展老楼危楼安全排查。“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我愿本市他市的每一处危楼都能化险为夷,相关进展请及时在媒体公布!我也相信,各方人士“戒慎恐惧”地用心工作,就能挽救不止一条生命!
洛阳❘刘桂华❘市民
人岗相宜=双赢
回应“报人从政”
2014年4月10日《南方周末》时局
现在讲究“五湖四海”选人用人,使得一些高校教师、媒体人士也有机会走上仕途。显然,这有益于让不同视野、经历、知识领域的智慧集中到一起。不过,一些人转入仕途的感受也可谓甘苦自知。在某次培训讨论中,一位原来在高校工作的某区宣传部长就大倒苦水。他说他以前不看一些媒体的特定栏目,现在则只能硬着头皮看,看不下去也得看啊。工作性质有要求,不能以自己的兴趣为转移。也正巧,近日我们校领导也谈到黎瑞刚先生“宁做媒体,不做官僚”的事情。有同事提出,组织部门在提拔干部时应该征询本人的兴趣志向,不然所任之位非其所长,双重浪费啊。若能就其“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安排职位,做到人岗相宜、人尽其才,那不就是双赢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