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横空出世,“跨境套利”游戏降温

对人民币贬值最为恐惧的不是国际投资者,而是那些共同搭建“跨境影子银行”的国内企业、银行和香港金融机构,这一波贬值,给他们带来了空前的压力。不过,新开辟的沪港通试点,正试图打开正门,变短期套利为长期投资,这为香港带来新的机会。

责任编辑:舒眉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14年年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贬值约2.5%,为20年来最大跌幅。 (CFP/图)

对人民币贬值最为恐惧的不是国际投资者,而是那些共同搭建“跨境影子银行”的国内企业、银行和香港金融机构,这一波贬值,给他们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不过,新开辟的沪港通试点,正试图打开正门,变短期套利为长期投资,这为香港带来新的机会。

2014年4月10日,内地与香港证监会联合宣布,将在6个月内推出“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简称“沪港通”),这一举措被市场广泛认为是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个实质性步伐。

公告称,试点初期,对人民币跨境投资额度实行总量管理,并设置每日额度。其中,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加上港股通总额度2500亿元,人民币跨境投资总额度增加到5500亿元规模。

在继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机制之后,投资于内地股市的沪港通机制的推出,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香港金融市场也正在经历着从“国际资本舞台”向“人民币国际化桥头堡”的角色转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中,香港金融市场一直被视为国际资本进入内地的重要“中转站”,也成为国际投资者观察中国内地跨境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窗口。

过去数年中,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美元贬值,使得规模空前的国际资本聚集香港市场,不断寻找在人民币汇率和资产价格上升过程中的投资与套利机会。然而随着近期人民币汇率的大幅贬值,这些以美元形态存在的套利资本中,相当一部分却意外地显现出其源自国内资本的“本来面目”。

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一“跨境套利资本”源头的内地化,反而为以人民币结算为基础的沪港通机制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与机会。

“热钱”虚热

高达数千亿美元规模的跨境融资,究竟是套利“热钱”还是“正常信贷”?市场研究机构与香港金融监管当局展开“口水战”。

年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贬值约2.5%,为20年来最大跌幅。

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的预期被打破,影响汇率波动的“市场化力量”越来越受到各方投资者的关注。

4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3月中国出口较去年同期下跌6.6%,进口更令人担忧地下跌了11.3%,这一数据迅速被市场观察者视为“中国经济整体疲弱”的最新例证。

实际上,随着人民币的罕见贬值,加上一系列市场化违约事件的爆发,以及金融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