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发:转基因产业化步伐缓慢将是中国的巨大损失
张启发之所以遭受围攻,原因在于,作为我国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主要推动者,他被誉为“中国转基因水稻第一人”。他牵头研发的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在2009年8月获得了农业部发放的安全证书。
2010年11月26日下午,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启发应邀在中国农业大学做学术讲座时,居然遭遇意想不到的谩骂、围攻。在提问环节,一名中年女子突然站起来高喊:你这个卖国贼,为了你的美国主子把13亿人当成了小白鼠!有人打出“反对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条幅,一位情绪激动的长者甚至将水杯掷向讲台……
张启发之所以遭受围攻,原因在于,作为我国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主要推动者,他被誉为“中国转基因水稻第一人”。他牵头研发的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华恢1号”和“Bt汕优63”,在2009年8月获得了农业部发放的安全证书。在取得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后,这两种水稻可进行商业化种植。
2011年,张启发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从开始研发到2009年颁发安全证书,整个过程长达近15年。其中,成果完成仅用了4年,而包括安全性试验在内的各种试验就用了11年。这表明科学家和国家对转基因水稻的研发极为慎重,管理极为严格。”
张启发称,针对公众担心的转基因水稻的食用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农业部指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等多个第三方单位和华中农业大学的科学家,进行了长期、反复的研究,结论是:无论是食用,还是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转基因水稻都跟非转基因水稻一样安全。“由于转基因水稻减少化学农药用量80%,实际上比非转基因水稻更安全。”
4年过去了,这两种水稻是否已经商业化?
据南方都市报2013年10月报道,华中农业大学于10月19日举行“全国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自5月以来,类似的转基因大米试吃活动已在28个城市开展,均由华中农业大学为活动提供所需的转基因大米。而这一次,还加入了刚刚收割不久的、由其自身研究种植的“黄金大米”。
此时,谈到转基因水稻在中国的未来前景,张启发并不看好,他认为政府决策是影响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推广的最大阻力,“2009年5月,在11年的争取之后,我们研究的两种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与Bt汕优63取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离商业化种植只剩品种审定、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但因为外界的一些反对声音,农业部并没有为其建立一套程序,这非常遗憾。现在4年过去了,两张安全证书也将失效,因此转基因水稻商业化不是更近,而是更遥远了”。
张启发表示,粮食资源短缺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进行作物育种、发展具有改良特性的转基因作物成为必须,且中国转基因水稻国产化科研水平正处于最好阶段,因此要建立强大的种业公司,推广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
另外,据张启发透露,2013年7月,我国61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院士们在联名信中表示,推动转基因水稻种植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转基因产业化发展不起来,则商业发展不起来,对科研影响非常大,而张启发本人也直言转基因技术商业化步伐的缓慢将是中国的巨大损失。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