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手记】秘密读者
台湾有十分兴盛的文学奖文化,大报文学奖办到近四十届,影响力虽不如前,可到底还是年轻人文学梦的摇篮。我到了台湾以后才知道,许多文艺青年从高中起就参加文学营,他们认识作家、结识未来可能会遇到的评委,为编织锦绣前程铺路。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刘维
2013年9月,一群年轻的台湾作家发起了一本电子文学月刊,名为《秘密读者》。主要针对台湾如今所刊发的书评总是碍于人情压力所做的不客观评论。他们索性另辟蹊径,对时文与新书做匿名的解剖。短短几个月,竟然颇具影响。11月那期,他们批评了我和我学弟在今年两大报(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发表的获奖作品,文章的题目是《当山中无虎:比较两大报小说首奖》。我很意外的是,我的朋友们似乎都知道这件事,却又遮遮掩掩不愿意让我去读,这倒真是符合了“秘密读者”的原意。这种感觉,就仿佛是青春期里经历过的青涩友情。朋友间在真正守过了几天“秘密”之后,终于将它传播了出去。
《秘密读者》这样的刊物,在台湾校园里很多。来台湾的第二个学期,我就加入了学校的文学创作坊,我主要是喜欢上写作课,而他们在创作之外,还做了一个“轻痰”读书会,并合办了一本文学杂志,名叫《盐碱地》。我翻过两期,策划得很有趣。年轻人偏爱长标题,拗口又清新。在一篇《这里是文学奖流泪之处,那些我们名之为奖的——还没说完的健忘录》中,署名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