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条表决”不可行

台湾社会迥异以往,我们观望对岸的目光也应与时俱进。

责任编辑:史哲 戴志勇 蔡军剑

回应“用内贸替服贸又如何?”

2014年3月27日《南方周末》评论

“反服贸”实质是近年台湾社会问题叠加之后,借机来个总爆发。近年来,台湾经济增长缓慢,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当局却屡屡“好心办坏事”,比如为了提高就业率,它曾推出所谓“22K方案”,企业招应届毕业生可获得补助,扣除杂费后,每人2.2万新台币(22K)。但政策实行后,却使大学生起薪大幅降低到22K,比十多年前还少了3K。此外,证所税、油电价格等一系列政策也屡遭争议,部分民众对当局决策信心渐失。在这种背景下,“服贸”作为重大政策,难免受到严格检视,这也是“反黑箱”用意所在,并非一句“玩意识形态”所能概括,否则凭学生“一腔热血”,哪能成功占领“立法院”,号召十多万人上凯道抗议?

该文前面说抗议学生诉求不当,最后却建议用“内贸替服贸”,等于承认抗议学生诉求正当,因为经济体内部条文真可以“逐条表决”。但两岸现实是两个经济体,按世贸惯例恐怕难以“逐条表决”,故此说并不可行。

台湾社会运动以前多由政治人物带头,政党组织动员,的确充满“意识形态”特征。但近两年来不仅政治人物靠后,而且多由网络串联,竟然也能号召数万人上街,说到底靠的是“民气可用”。台湾社会迥异以往,我们观望对岸的目光也应与时俱进。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