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是英雄,他们就不看《警察日记》的困惑
《警察日记》的主角郝万忠,生前是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公安局局长,2011年去世后,他确实成了英雄。电影由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投资拍摄,影视制作人呼和巴特尔拿到这个项目,这是他第一次做电影。经历过几次不成功的尝试,呼和巴特尔最后找到宁瀛当导演——他在一本《艺术电影速查手册》上看到了宁瀛执导的《民警故事》。
责任编辑: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刘维
主旋律电影的麻烦
作为中国特有的类型片,“主旋律”养活了从制作到发行的一套人马,《时差7小时》后,包场埋单不复存在,一套人马,人仰马翻。
主旋律片开始变种,大片式的《建国伟业》,靠的是明星撑场;默片式的无名片,“指哪打哪”,拿奖后直接入库。
有人不信邪:艺术片导演、民间老板都来操持“主旋律”。不变的困惑是,观众怎么看,“有关部门”怎么看。归根结底,电影,还是市场说了算。
每年春节,父亲坐在上座,做年终总结:今年老大不错,生意又赚了两个亿,咱们就兴旺;老二我觉得你哪个哪个案子做得不错,但是你什么什么地方做得还不够。总结完了,全家才开始喝酒。
宁瀛很想拍这场戏,最终因为拍起来花钱太多,取消了。
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导演宁瀛的映后讨论会不怎么愉快。两个月前,这里放映了她18年前执导的《民警故事》,这晚放的则是她2014年3月21日公映的新片《警察日记》。前者以极度纪实的语言讲虚构的北京片儿警故事,一向颇多赞誉,英国《泰晤士报》当年评价它是“北京警察日常生活面貌,荒诞、诙谐又令人不安”。讨论会的主持人问宁瀛,都是写警察的电影,为什么18年之后拍了这么一部像主旋律的作品。
宁瀛不同意说《警察日记》是主旋律电影。在主持人又提了几次“歌颂英雄”之后,“我就特别武断地打断她,把她轰下台了。”宁瀛说。
《警察日记》的主角郝万忠,生前是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公安局局长,2011年去世后,他确实成了英雄。电影由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投资拍摄,影视制作人呼和巴特尔拿到这个项目,这是他第一次做电影。经历过几次不成功的尝试,呼和巴特尔最后找到宁瀛当导演——他在一本《艺术电影速查手册》上看到了宁瀛执导的《民警故事》。2013年在东京国际电影节,《警察日记》的主演王景春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
“我只写反面人物”
郝万忠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