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后生意

墓地是一桩利润极高的生意,而这门生意大多掌握在民政系统手中。这种状况正在改变,殡葬市场正是中国艰难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在地少人多的中国,开发更多的墓地并不是改革的方向,树葬、海葬等多样化葬礼将成为新的机会。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苏宏杨

民政系统掌控着利润丰厚的墓地生意,其旗下的墓园也需要承担一些公共支出,但这些收支并未详尽公开。图为2014年3月16日,河南省许昌市玉皇岭墓园将存放多年的636个无主骨灰落葬,还投入三十多万元专门为这些骨灰竖立了一个名为“守望”的墓碑。 (CFP/图)

墓地是一桩利润极高的生意,而这门生意大多掌握在民政系统手中。这种状况正在改变,殡葬市场正是中国艰难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

在地少人多的中国,开发更多的墓地并不是改革的方向,树葬、海葬等多样化葬礼将成为新的机会。

如果你知道中国每年的死亡人口,便会明白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市场——中国这个人口超级大国正在逐渐步入老龄化,自然死亡率逐年上升,目前每年死亡1000万人左右。

如果你知道这桩生意的利润有多高,便可以想象其后的利益纠葛有多深——内地最大的殡葬企业福寿园,在上市时公开说毛利率高达80%,净利率38.5%。

不过,福寿园虽然号称全国最大,但业务量也仅占全国的1%。

如此庞大的墓地市场上,到底有哪些玩家?他们又勾连出怎样一条利益链?

“厚葬”中的厚利

墓地占据福寿园整体收益的87%,使它看起来像一家另类的“地产公司”,这与美国最大的殡葬连锁企业恰好相反,后者的盈利三成来自墓地,六成来自殡仪服务。

“内地殡葬第一股”福寿园在香港的上市,为外界观察这一封闭领域打开了一扇窗。

2014年3月26日,福寿园发布年度业绩公报:2013全年实现营收6.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5%。

四个月前,福寿园在香港上市,成为港股自2013年以来认购人数最多的新股。其招股说明书中公布的高达80%的毛利润,38.5%的净利润,一时间引发热议。

殡葬业的利润为什么这么高?

南方周末记者探访了广州市规模最大的殡仪机构银河园,试图弄清楚殡葬链条上的每个环节。

在位于广州市北端的银河园园区业务大厅里,人们拿着死亡证明书、户口本和身份证,取号排队。大厅墙上挂着一张价目表,标明遗体接运、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的价格,从500-1400元不等。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这些环节属于基本服务,物价部门对价格有规定,全国统一标准。

填完表格、选定日期后,工作人员会带客人去大厅左右两边的骨灰盒馆和鲜花馆,选择商品。银河园展厅中的骨灰盒价格不一,600-4000元不等,3000元左右居多。

这些部分不属于基本服务,没有价格限制,也是殡葬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根据过往的公开报道,有的地方,一个骨灰盒的售价是成本的300%。

不过,整个殡葬流程中最贵的部分还在后面:购买墓地。在广州市银河园,最里面的房间有一个模板,展示可选择的墓位,门口牌子写着“中华永久墓园”。

这里的双穴墓地(2平方米),价格在11-13万元之间。

而上海——这座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城市,是目前内地最大的殡葬市场,传统的双人墓穴(1994年当地文件规定不得超过3平方米,1998年规定不得超过6平方米),最低价格4万至8万不等,贵的则高达数十万。

位于青浦区的福寿园公墓属于均价较高的档位:艺术定制墓25万、成品艺术墓8万、传统成品墓4万、草坪卧碑墓6万、绿色环保墓1万、室内葬2万。

在福寿园提供的墓地和殡葬服务中,墓地占据整体收益的87%,使得它看起来更像一家另类的“地产公司”。这与美国的情况恰好相反。殡葬业连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