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中国核能发展:补漏与透明
中国核工业界正为“核安全观”的首次提出而兴奋不已。然而核恐怖的威胁离中国并不遥远,而中国的核安保体系,一边是待补的漏洞,一边是业界对增加核领域透明度的不情不愿。这种已成习惯的默不作声,正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责任编辑:曹辛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中国核工业界正为“核安全观”的首次提出而兴奋不已。“一克不丢、一件不少”的良好核安保记录,也在国际舞台上被反复展示。然而核恐怖的威胁离中国并不遥远,而中国的核安保体系,一边是待补的漏洞,一边是业界对增加核领域透明度的不情不愿。这种已成习惯的默不作声,正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吴宇森电影《断箭》1996年上映,说的是核弹头被劫。故事当然是编的,但时代背景不算离谱。冷战结束后,美苏大量裁减核武器。20年间,美国通过“原子回收计划”,将2万枚俄罗斯核弹头转化为商业核反应堆的燃料,日本也在海牙核安全峰会(Nuclear Security Summit)前夕,归还了冷战期间从美国获得的数百公斤高浓缩铀与分离钚。
核威胁如影随形
尽管军事转民用消化了部分危险核材料,但从2005年乌克兰丢失250枚核弹头,到各国核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丢失、被窃和走私的不间断报告证明,核恐怖主义的威胁其实一直没有远离。
根据国际裂变材料组织(IPFM)的数据,全球现存的武器级核物质有约2千吨,足够造出2万个当年把广岛夷为平地的那种核武器。
事实证明,恐怖组织企图获取核材料的行动也越发频繁。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事件和贩卖数据库”(ITDB)的统计,截至2013年IAEA年度核安保报告发布时,全球官方报告的核及放射性材料的遗失、盗窃等事件至少有2407起。
海牙策略研究中心(HCSS)主任Rob de Wijk在海牙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是一个每月都被记录、正在发生的真实危险,只要看看数据,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