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囚犯的“伪研究生”生涯
“爸爸什么时候回家?”八岁的乐乐一边吃着爸爸的“研究生”同学和导师给她带来的糖果,一边询问。她不知道,这“研究生”和“导师”其实是三合监狱的民警。为帮服刑犯圆一个善意的谎言,他们扮演这个角色已有六年。
“爸爸在读书嘛,回不得。”
这天,母金玲警官的职责是监听服刑人员的“亲情电话”,她没有料到,她将听到一段很不寻常的父女对话。
早上,她来到山谷的入口处,走进一个高高的大铁门。身后的围墙上,一座高耸的岗亭红瓦飞檐。岗亭里,一位武警紧握冲锋枪俯瞰山谷。
山谷里,是重庆市三合监狱。
这是2006年的3月,母金玲刚来上班一个月。她走入监区的“亲情电话”室。栏杆外,服刑人员排着队,一个个走到窗口给家人打电话。母金玲拿着一个话筒,负责监听。
按规定,服刑人员的电话、信件,都要经过监听和检查。按服刑人员的表现和刑期已执行长短,服刑人员可得到打“亲情电话”的不同待遇,有的一周两次,有的一月一次。亲情电话是服刑人员最盼望的时刻。亲情表现在平平常常的问候中,“吃得好,穿得好,身体不错,不用担心”之类。
可接下来的这个电话,很另类。这是父女间的对话,听声音,女儿只有六七岁。
“爸爸,你怎么还不回家啊?”
“爸爸在读书嘛,回不得。”
“你怎么读那么长时间啊?好几年了。”
“爸爸读完了大学,又读研究生了噻。”
这个人挺有趣,还和女儿开玩笑呢。母金玲警官听着电话,莞尔一笑。
女儿继续问:“我们班里也有同学爸爸读研究生,人家爸爸怎么周末和放假都回家啊?”
“爸爸学的是高科技,是国家机密噻,不能回家。”
母金玲抬起头,开始注意这个人。他30多岁,方脸,两条短粗的眉毛皱在一起,百般为难地遣词造句,不像是在开玩笑。
母金玲严肃起来。诚实,是对服刑人员的基本要求,再次进入社会后能诚实守信,是监狱对服刑人员的改造目标之一。
电话打完,母金玲把这位名为王龙的服刑人员叫到跟前,问:“你为什么撒谎?”王龙双手贴着裤缝,站得笔直:“报告警官,我不想让娃儿知道我在监狱里,我不想伤害她。”
他面前的女警官表情平静,心却热起来。
“这里的电话是保密的”
母金玲警官找了一个机会,与王龙单独谈话。王龙是重庆人,因盗窃罪被判入狱15年,这是他“二进宫”。在此之前,王龙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第一次坐牢对王龙没有多少影响,“我年轻,输得起。”他对警官说。出狱后,他做起水果生意,娶妻生女。
生意做久后,王龙觉得自己奔波各地太辛苦,风险大,远不及那些黑道朋友来钱轻松。他重操旧业,1999年12月17日,他与同伙偷第5辆轿车时被抓,后判入狱15年。
这一次,心情可大不一样了,第一次坐牢的,是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现在,关进来的是一个丈夫和父亲。
“你是一个男人,一个父亲,应该负起责任,振作起来,重新做人。”警官告诉他。
王龙关进来的时候,女儿乐乐才1岁多,他一开始就不想让女儿知道爸爸在监狱里。2月3日,在四监区办公室,他对本报记者说:“我想过其他主意,说我在外面找钱啊,做生意啊,都不得行,瞒不过她,15年哪,只能说是读书。”
2002年,三合监狱安排王龙妻子带孩子来探望王龙,在探视室里,3岁的乐乐,抱住爸爸的脖子,将头顶到爸爸额头上,玩顶头游戏。
要走了,女儿哭了,拉着爸爸的手说:“爸爸爸爸,跟我回家。”
“爸爸不得行,爸爸要上学。”王龙的眼泪扑簌簌掉下来。
女儿抱着爸爸的腿,放声大哭。
女儿走了,记住了爸爸的“大学”,那是个很远的地方,爸爸宿舍里很干净,没有多少家具(那是监狱用于服刑人员家属探视同居的房间)。她慢慢地长大,爸爸的电话很有规律地打来,终于有一天,她问爸爸:“为什么总是你打来电话?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爸爸说:“这里的电话是保密的,不能打进来。”
女儿给爸爸写信,信写好了,抚养她的大人们偷偷地写好信封,寄出去,是王龙将几十封信整整齐齐放到他那个8人监舍的小橱子里。现在女儿8岁了,王龙没有再见过她。“不敢让她来了,她大了,一眼就能看出这是监狱。”他对记者说。
“比我娃儿成绩好多了”
母金玲警官是一个12岁男孩的母亲,“这个做父亲的失去了自由,他能为女儿做的惟一的事,就是保守秘密。我因为感动,想为他做点什么。”
她找到周刚副监狱长,提出想去看看那个孩子。她的要求被批准了。在这个监狱里,很多早在此工作的狱警知道王龙的事情,并以各种方式帮助他。
教育干事张成俊是直接负责王龙的警官,2004年,他结束15年的教书生涯,考入三合监狱。王龙第一次走到他面前,立正汇报:“张警官,能不能帮我看看出的题?”他拿出一份语文题放到张警官面前,有一句话,中间空着,王龙自己出了4个同义词,让女儿选最合适的一个填上。
张成俊当过小学老师,这样的事正拿手,他修改了两个词,王龙工工整整抄写一遍,寄给女儿。王龙说,女儿上学了,从现在起,他要给女儿写信,出题,督促女儿学习,“让娃儿从小打好基础”。
张警官很快知道这个服刑人员在“读研究生”。
女儿上二年级了,三年级了,王龙越来越吃力。他只念过小学,而且不扎实,刚进监狱时,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好,他想辅导女儿,拼命学习,文化程度提高了不少,但还是不够用。幸好有许多警官帮助他。张成俊警官替他找来教材,让他为女儿出题,而女儿寄来的试卷,很多直接由张成俊批改。
张成俊批改小乐乐的试卷时,会想到自己的女儿。他的女儿与王龙的女儿差不多大,他在监狱一值班就是一个星期,很少有机会给女儿批改作业。刚调入这里时,他的妻子也在监狱工作,夫妻俩同时值班时,远在两小时车程外的万州家里,就只留下小女儿一人。这一天,张成俊想让女儿自己呆在家里,他打电话鼓励女儿:“自己在家住一晚好不好?晚上把灯全打开,勇敢些!”
女儿答应了,到下午6点钟,天越来越黑,女儿终于忍不住,打通爸爸电话:“爸爸,我害怕。”说罢大哭。
2月3日,张成俊讲到此处,突然呜咽,落下泪来。
张成俊说,做教书和监狱工作,有很大的相似处,都是育人,但是,“在学校育人,人最好越教越多,在监狱里育人,人最好越教越少。”
王龙在监狱的教育大见成效。由于表现良好,他从车间干起,做过大伙房伙夫、劳动小组长、值班员、车间大组长。四监区教导员刘建国说,王龙还积极协助民警做好其他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现身说法,鼓励他们不要自暴自弃,把刑期当学期,告别过去,迎接新生。现在,他已累功减刑3次。
王龙女儿的成长也令警官们高兴。2月3日,在教导员办公室里,警官们拿来乐乐给爸爸的信翻看,有一封信中说:“亲爱的爸爸你好,现在我把期末成绩给你汇报一下:语文96,数学95,思品A,体育A,音乐A,美术A,微机A,英语A。”
徐洪兵副监区长笑道:“比我娃儿的成绩好多了,真对不起娃儿。”
狱警因工作繁重,无暇过问孩子的事,这是很多狱警的隐痛。徐洪兵工作23年了,在监狱里呆的时间,比这里所有的服刑人员都长。“我是无期的,到退休才离开。”他笑道。
指导员刘建国翻到乐乐的信,看到其中一段:“爸爸,我有几个思想准备,一是当一名白衣战士,治病救人。二是当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三是当一名人民警察,保卫人民生命安全。这是我梦昧(寐)以求的愿望。”
“她想当警察呢!”他高兴地大声说。
刘建国也当了20多年的狱警。在几年以前,他值班的时候,会连续在山里呆一个月。有些新来的警官听过他的一个故事:因为没地方消费,刘警官坐在山上,百无聊赖地将钞票像扑克牌一样扔在地上玩,苦中作乐地说:“我有好多钱啊。”有时候,他望着对面的大山,恍惚中希望大山轰然塌掉,好让他看到外面的世界。
这座监狱像个风景秀美的工厂,的确,它本来就是一个军事机构,但自1960年代建成后,从未启用。1980年代,这里改成了监狱。路两边,是整齐茂盛的一排排花草树木,冬青树被服刑人员剪成了球形,绝无例外,就像服刑人员的统一发型。抬起头,迎面是3座高耸的山峰。尽管风景不错,但狱警们却像服刑人员一样,与外界隔膜,对家庭照顾不上。
有一个老狱警一辈子没坐过火车,2002年,万州到达州的铁路开通,他买了最近两个站之间的票,梁平到万州,9块钱,来回坐了好几次。
尽管地处偏远,尽管工作繁重,有时甚至很压抑,但他们保持着极高的荣誉感。小乐乐想当警察,这最令他们高兴。
“你爸爸很快就回来”
得到领导的授权,今年1月11日,母金玲警官和范晓霞警官去重庆,找到乐乐的家,小姑娘忽闪着大眼睛,看着两个阿姨。“我们是你爸爸学校的老师,你爸爸让我们来看你,还给你捎来了玩具。”母金玲说。
乐乐抱着黄白相间的小熊,兴奋地在沙发上跳来跳去。她问阿姨:“我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你爸爸很快就回来。”母金玲抚摸着她的头发,强忍涌上来的泪水。
在下一次“亲情电话”中,女儿高兴地说:“谢谢爸爸给我的小熊,我喜欢,睡觉都抱着它。”
王龙不知道怎么回事,母金玲回到监狱,将乐乐的照片给王龙看。王龙看完,一字一句地说:“警官,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报答你。”母金玲说:“你不要报答我个人,这是监狱派我去的,你要好好改造,才对得起监狱,对得起女儿。”
王龙用力点头。
母金玲告诉本报记者:“孩子很阳光,很活泼,一点也没有受到不好的影响。”周刚副监狱长说,帮他圆谎,只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希望王龙出去后,等女儿长大些,能对女儿说实话。
“等娃儿长到十五六岁,我就告诉她实话,请求她的原谅。”王龙对本报记者说。
王龙在三合监狱7年了,在这7年里,女儿在长大。在这7年里,他学习着怎样做父亲。在这7年里,从监狱里可以看到,附近山上的高架桥修好,重庆到万州的高速公路开通,监狱的车辆也多起来,狱警不值班的时候,终于可以一天回一次家了。在这7年里,由于重庆市的重视,监狱的条件越来越好,一个新的监狱正在万州区建设,一部分警官和服刑人员,正往区里迁移。
今年4月,王龙又可以减一次刑,如果不出意外,两年后,他就可以离开这里见到女儿。他出狱的那一年,这个大山里的监狱可能已废弃,许多狱警,就像张成俊一样,可以每天见到孩子,不必再担心孩子一个人关在家里。
这天,母金玲警官的职责是监听服刑人员的“亲情电话”,她没有料到,她将听到一段很不寻常的父女对话。
早上,她来到山谷的入口处,走进一个高高的大铁门。身后的围墙上,一座高耸的岗亭红瓦飞檐。岗亭里,一位武警紧握冲锋枪俯瞰山谷。
山谷里,是重庆市三合监狱。
这是2006年的3月,母金玲刚来上班一个月。她走入监区的“亲情电话”室。栏杆外,服刑人员排着队,一个个走到窗口给家人打电话。母金玲拿着一个话筒,负责监听。
按规定,服刑人员的电话、信件,都要经过监听和检查。按服刑人员的表现和刑期已执行长短,服刑人员可得到打“亲情电话”的不同待遇,有的一周两次,有的一月一次。亲情电话是服刑人员最盼望的时刻。亲情表现在平平常常的问候中,“吃得好,穿得好,身体不错,不用担心”之类。
可接下来的这个电话,很另类。这是父女间的对话,听声音,女儿只有六七岁。
“爸爸,你怎么还不回家啊?”
“爸爸在读书嘛,回不得。”
“你怎么读那么长时间啊?好几年了。”
“爸爸读完了大学,又读研究生了噻。”
这个人挺有趣,还和女儿开玩笑呢。母金玲警官听着电话,莞尔一笑。
女儿继续问:“我们班里也有同学爸爸读研究生,人家爸爸怎么周末和放假都回家啊?”
“爸爸学的是高科技,是国家机密噻,不能回家。”
母金玲抬起头,开始注意这个人。他30多岁,方脸,两条短粗的眉毛皱在一起,百般为难地遣词造句,不像是在开玩笑。
母金玲严肃起来。诚实,是对服刑人员的基本要求,再次进入社会后能诚实守信,是监狱对服刑人员的改造目标之一。
电话打完,母金玲把这位名为王龙的服刑人员叫到跟前,问:“你为什么撒谎?”王龙双手贴着裤缝,站得笔直:“报告警官,我不想让娃儿知道我在监狱里,我不想伤害她。”
他面前的女警官表情平静,心却热起来。
“这里的电话是保密的”
母金玲警官找了一个机会,与王龙单独谈话。王龙是重庆人,因盗窃罪被判入狱15年,这是他“二进宫”。在此之前,王龙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第一次坐牢对王龙没有多少影响,“我年轻,输得起。”他对警官说。出狱后,他做起水果生意,娶妻生女。
生意做久后,王龙觉得自己奔波各地太辛苦,风险大,远不及那些黑道朋友来钱轻松。他重操旧业,1999年12月17日,他与同伙偷第5辆轿车时被抓,后判入狱15年。
这一次,心情可大不一样了,第一次坐牢的,是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现在,关进来的是一个丈夫和父亲。
“你是一个男人,一个父亲,应该负起责任,振作起来,重新做人。”警官告诉他。
王龙关进来的时候,女儿乐乐才1岁多,他一开始就不想让女儿知道爸爸在监狱里。2月3日,在四监区办公室,他对本报记者说:“我想过其他主意,说我在外面找钱啊,做生意啊,都不得行,瞒不过她,15年哪,只能说是读书。”
2002年,三合监狱安排王龙妻子带孩子来探望王龙,在探视室里,3岁的乐乐,抱住爸爸的脖子,将头顶到爸爸额头上,玩顶头游戏。
要走了,女儿哭了,拉着爸爸的手说:“爸爸爸爸,跟我回家。”
“爸爸不得行,爸爸要上学。”王龙的眼泪扑簌簌掉下来。
女儿抱着爸爸的腿,放声大哭。
女儿走了,记住了爸爸的“大学”,那是个很远的地方,爸爸宿舍里很干净,没有多少家具(那是监狱用于服刑人员家属探视同居的房间)。她慢慢地长大,爸爸的电话很有规律地打来,终于有一天,她问爸爸:“为什么总是你打来电话?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爸爸说:“这里的电话是保密的,不能打进来。”
女儿给爸爸写信,信写好了,抚养她的大人们偷偷地写好信封,寄出去,是王龙将几十封信整整齐齐放到他那个8人监舍的小橱子里。现在女儿8岁了,王龙没有再见过她。“不敢让她来了,她大了,一眼就能看出这是监狱。”他对记者说。
“比我娃儿成绩好多了”
母金玲警官是一个12岁男孩的母亲,“这个做父亲的失去了自由,他能为女儿做的惟一的事,就是保守秘密。我因为感动,想为他做点什么。”
她找到周刚副监狱长,提出想去看看那个孩子。她的要求被批准了。在这个监狱里,很多早在此工作的狱警知道王龙的事情,并以各种方式帮助他。
教育干事张成俊是直接负责王龙的警官,2004年,他结束15年的教书生涯,考入三合监狱。王龙第一次走到他面前,立正汇报:“张警官,能不能帮我看看出的题?”他拿出一份语文题放到张警官面前,有一句话,中间空着,王龙自己出了4个同义词,让女儿选最合适的一个填上。
张成俊当过小学老师,这样的事正拿手,他修改了两个词,王龙工工整整抄写一遍,寄给女儿。王龙说,女儿上学了,从现在起,他要给女儿写信,出题,督促女儿学习,“让娃儿从小打好基础”。
张警官很快知道这个服刑人员在“读研究生”。
女儿上二年级了,三年级了,王龙越来越吃力。他只念过小学,而且不扎实,刚进监狱时,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好,他想辅导女儿,拼命学习,文化程度提高了不少,但还是不够用。幸好有许多警官帮助他。张成俊警官替他找来教材,让他为女儿出题,而女儿寄来的试卷,很多直接由张成俊批改。
张成俊批改小乐乐的试卷时,会想到自己的女儿。他的女儿与王龙的女儿差不多大,他在监狱一值班就是一个星期,很少有机会给女儿批改作业。刚调入这里时,他的妻子也在监狱工作,夫妻俩同时值班时,远在两小时车程外的万州家里,就只留下小女儿一人。这一天,张成俊想让女儿自己呆在家里,他打电话鼓励女儿:“自己在家住一晚好不好?晚上把灯全打开,勇敢些!”
女儿答应了,到下午6点钟,天越来越黑,女儿终于忍不住,打通爸爸电话:“爸爸,我害怕。”说罢大哭。
2月3日,张成俊讲到此处,突然呜咽,落下泪来。
张成俊说,做教书和监狱工作,有很大的相似处,都是育人,但是,“在学校育人,人最好越教越多,在监狱里育人,人最好越教越少。”
王龙在监狱的教育大见成效。由于表现良好,他从车间干起,做过大伙房伙夫、劳动小组长、值班员、车间大组长。四监区教导员刘建国说,王龙还积极协助民警做好其他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现身说法,鼓励他们不要自暴自弃,把刑期当学期,告别过去,迎接新生。现在,他已累功减刑3次。
王龙女儿的成长也令警官们高兴。2月3日,在教导员办公室里,警官们拿来乐乐给爸爸的信翻看,有一封信中说:“亲爱的爸爸你好,现在我把期末成绩给你汇报一下:语文96,数学95,思品A,体育A,音乐A,美术A,微机A,英语A。”
徐洪兵副监区长笑道:“比我娃儿的成绩好多了,真对不起娃儿。”
狱警因工作繁重,无暇过问孩子的事,这是很多狱警的隐痛。徐洪兵工作23年了,在监狱里呆的时间,比这里所有的服刑人员都长。“我是无期的,到退休才离开。”他笑道。
指导员刘建国翻到乐乐的信,看到其中一段:“爸爸,我有几个思想准备,一是当一名白衣战士,治病救人。二是当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三是当一名人民警察,保卫人民生命安全。这是我梦昧(寐)以求的愿望。”
“她想当警察呢!”他高兴地大声说。
刘建国也当了20多年的狱警。在几年以前,他值班的时候,会连续在山里呆一个月。有些新来的警官听过他的一个故事:因为没地方消费,刘警官坐在山上,百无聊赖地将钞票像扑克牌一样扔在地上玩,苦中作乐地说:“我有好多钱啊。”有时候,他望着对面的大山,恍惚中希望大山轰然塌掉,好让他看到外面的世界。
这座监狱像个风景秀美的工厂,的确,它本来就是一个军事机构,但自1960年代建成后,从未启用。1980年代,这里改成了监狱。路两边,是整齐茂盛的一排排花草树木,冬青树被服刑人员剪成了球形,绝无例外,就像服刑人员的统一发型。抬起头,迎面是3座高耸的山峰。尽管风景不错,但狱警们却像服刑人员一样,与外界隔膜,对家庭照顾不上。
有一个老狱警一辈子没坐过火车,2002年,万州到达州的铁路开通,他买了最近两个站之间的票,梁平到万州,9块钱,来回坐了好几次。
尽管地处偏远,尽管工作繁重,有时甚至很压抑,但他们保持着极高的荣誉感。小乐乐想当警察,这最令他们高兴。
“你爸爸很快就回来”
得到领导的授权,今年1月11日,母金玲警官和范晓霞警官去重庆,找到乐乐的家,小姑娘忽闪着大眼睛,看着两个阿姨。“我们是你爸爸学校的老师,你爸爸让我们来看你,还给你捎来了玩具。”母金玲说。
乐乐抱着黄白相间的小熊,兴奋地在沙发上跳来跳去。她问阿姨:“我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你爸爸很快就回来。”母金玲抚摸着她的头发,强忍涌上来的泪水。
在下一次“亲情电话”中,女儿高兴地说:“谢谢爸爸给我的小熊,我喜欢,睡觉都抱着它。”
王龙不知道怎么回事,母金玲回到监狱,将乐乐的照片给王龙看。王龙看完,一字一句地说:“警官,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报答你。”母金玲说:“你不要报答我个人,这是监狱派我去的,你要好好改造,才对得起监狱,对得起女儿。”
王龙用力点头。
母金玲告诉本报记者:“孩子很阳光,很活泼,一点也没有受到不好的影响。”周刚副监狱长说,帮他圆谎,只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希望王龙出去后,等女儿长大些,能对女儿说实话。
“等娃儿长到十五六岁,我就告诉她实话,请求她的原谅。”王龙对本报记者说。
王龙在三合监狱7年了,在这7年里,女儿在长大。在这7年里,他学习着怎样做父亲。在这7年里,从监狱里可以看到,附近山上的高架桥修好,重庆到万州的高速公路开通,监狱的车辆也多起来,狱警不值班的时候,终于可以一天回一次家了。在这7年里,由于重庆市的重视,监狱的条件越来越好,一个新的监狱正在万州区建设,一部分警官和服刑人员,正往区里迁移。
今年4月,王龙又可以减一次刑,如果不出意外,两年后,他就可以离开这里见到女儿。他出狱的那一年,这个大山里的监狱可能已废弃,许多狱警,就像张成俊一样,可以每天见到孩子,不必再担心孩子一个人关在家里。
重庆三合监狱内,狱警组织服刑人员下棋 母金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