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京药方】迁走500万人,不只是传说 七问北京人口

北京总体规划即将修改,不出意外的话,人口目标将会是调整的重点。北京的人口容量上限到底在哪里?人口该往哪里疏散?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6位权威专家,求证传言真伪,并理清未来人口趋势。

责任编辑:何海宁 助理编辑 袁端端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是段成荣、陆杰华、赵燕菁、原新、翟振武和周江评。 (南方周末资料图)

段成荣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

陆杰华 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翟振武 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

赵燕菁 厦门市规划局局长、

原住建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周江评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博士

原 新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

“太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调研北京时,曾这样比喻北京如今臃肿的身材。而在各项沉重的指标中,人口是挥之不去的话题。在2014年北京两会上,“人口”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关键词,足足182次。

这可能是北京最不愿意看到的“提前完成规划目标”。早在2010年,北京人口就整整提前10年,突破了1800万的人口规划目标。

伴随着人口的节节飙升,各种传言也不胫而走。北京将迁走500万人、清理农民工、靠高房价遏制人口……北京及全国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发言,往往成为网友喜闻乐见的段子。

如今,北京总体规划即将修改,不出意外的话,人口目标将会是调整的重点。北京的人口容量上限到底在哪里?人口该往哪里疏散?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6位权威专家,求证传言真伪,并理清未来人口趋势。

一问:会有五百万人疏散至河北吗?

陆杰华:不是很了解。但北京一直希望疏解人口,现在这种呼声越来越强烈。无论是疏散500万还是100万人,首先需要在城市功能定位上更明确。城市功能不疏解,人口很难疏解的。

周江评: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和扩散,受客观经济规律的影响。主观安排,比如政策扶持或资源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3)


回复

2014-12-10

人走了,谁来养活北京人,人走了,北京的高楼不也成了鬼楼,房地产商人不都要倒了,国家的GDP不是也要下调了,北京人不能少呀,不能少,

回复

2014-10-04

京张承秦,合并双赢——保廊唐津,双赢合并——石市直辖,做强做大——缓大城病,靠小事情——开会批件,网办优先——急病大病,求助医保——小病慢病,自掏腰包——若少攀比,住房自理——大力促进,淘式评星。

回复

2014-10-04

京张承秦,合并双赢——保廊唐津,双赢合并——石市直辖,做强做大——缓大城病,靠小事情——开会批文,网办优先——

回复

2014-04-07

支持迁都

回复

2014-04-03

北京20多所高等学府,从下一代受教育的角度考虑,也没人会愿意把户口迁出去。什么时候能让教育公平啊!!!好几个生源大省,都只有一两所好的大学,让人情何以堪。。。

回复

2014-04-03

【政策带来的发展红利】赵燕菁: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和隐性的各种补贴,是北京作为一个首都无可改变的特征。只要这个特征不变,北京就必然是一个政策洼地。研究如何不让人口流入北京,就像研究如何让水不向低处流。

回复

2014-04-03

谁规定政治中心一定要在北京。宪法也是可以修改的。江山变动地很正常的事情。建议将行政中心往南方迁移,因为经济最后sho会决定政治的走向的。这是自然规律人力是不 能抗衡的、

回复

2014-03-31

会不会指向大河南?我是否要回家?

回复

2014-03-31

我支持简化北京的城市功能,仅作为政治中心。我支持的原因有二:一是可以解决北京人口的问题;二是可以可以放松北京对周边地区的经济束缚……

回复

2014-03-29

根据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传统,把北京的党政管理功能牵出,放到长江边上,比如九江、芜湖之类的地方,一可以治水治污、二可以发展区域经济;50年后,再迁往如甘南一带地区,继续发挥党政中心带动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伟大功效。

回复

2014-03-29

回复

2014-03-29

一句话:首都没有建设好! 不知道北京的具体条件,人,不可能真的“胜天”!

回复

2014-03-28

希望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