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370痛定思痛】“给我看,给我看证据”卫星、雷达和声呐,逼着马航吐真相

多国卫星纷纷“调姿”对准南印度洋,美军声呐搜索神器“蓝鳍”露面。一场海洋探测技术的竞赛,一场人道主义救援,同时在南印度洋展开。“握手”信息也给国际军工市场敲响警钟:倘若购买的是他国的军机,发动机总是不停地向特定卫星发布“握手”信息,军机的行踪岂不暴露?

责任编辑:姚忆江 实习生 于阳

(向春/图)

“握手”信息的披露,也给国际军工市场敲响警钟:倘若购买的是他国军机,发动机总不停地向特定卫星发布“握手”信息,军机的行踪岂不暴露?

如果无法检索出飞行数据记录器与驾驶舱录音记录器,那么MH370的命运很可能永远成谜。

来自马航MH370的七段滴答(ping)信号,第三次将全球搜救力量戏剧性地大转移。

“……根据新的信息,马航370航班在南印度洋走到了终点。”2014年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拉扎克终于对媒体宣布MH370坠落的大致位置。

这是一个遥远的位置,与任何可能的着陆场所都相去甚远。对于苦等MH370去向的外界而言,这本是许多技术专家早已做出的预测。

马来西亚方面曾一度隐瞒军用雷达探测到波音777的事实,这使得外界对马方事故调查的信任度已大大下降。

英国“新的技术发现”让马来西亚政府朝令夕改,而各国救援力量随之一片忙乱。质疑声中,多国的卫星还是纷纷“调姿”,配合马方的“新发现”,飞机和舰船也匆匆赶赴遥远的南印度洋。

在马来西亚“很多瑕疵”的处理方式下,第三次搜索MH370的高潮由此展开。

“握手”改变搜索方向

“多普勒效应”使得简单的“握手”信息获取了地理价值。

2014年3月25日,时速80公里的暴风,携卷着暴雨形成200到500米的云层,海面上翻滚起4米高的巨浪。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发出通告,建议前来搜救的各国舰船和飞机暂停行动。

继马航“前所未有”180度偏离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搜救力量将目标移向南印度洋。

这些天,位于北京西北城郊的中国卫星资源利用中心灯火通明。深夜的指挥大厅里,运营服务部主任部长曾湧边踱步,边给下属打电话。

“就像被解放军调得团团转的国军。”对于马来西亚多次提供错误位置的情报,3月17日,曾湧和他的同事无奈地自嘲。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在采访期间曾湧被各种电话打断21次,还不时地小跑到工作台前,对值班人员下达指示。

马来西亚政府不断抛出新的“真相”,让曾湧和同事们深感此次任务大有不同:以往,曾湧明确知道事件的性质,知道该如何调动卫星。例如2013年,曾湧曾带领同事处置长达两个月的东北水灾,工作“没有太大悬念”;这次,搜索海域辽阔,各方至今不知道飞机所在的具体区域,有限扫描幅宽的卫星要面对长达一千多公里的航线,迫使曾湧团队打算下一步举动时,“甚至要靠猜”。

当前,卫星已取代雷达系统,成为搜索MH370的主角。而促使这一转变的,正是曾湧的英国同行,他们的实力在这次搜救中显山露水——MH370两条至关重要的通信系统相继被关闭,搜救陷入困境。不过,英国卫星通讯系统中遗留的蛛丝马迹却被挖掘出来:MH370在失联后的六小时内,仍在不断地向卫星发出&l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