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地理】“克里米亚问题的核心是土地” 克里米亚的历史与现实

多次易主,克里米亚各族年轻人对于民族、国家意识变得越来越淡薄。“克里米亚人经历过太多战争,所以只要不发生混乱,属于哪个国家无所谓。”

责任编辑:姚忆江 实习生 岑欣杭 于阳

当地时间2014年3月18日,克里米亚民众集会。当天普京称,克里米亚独立公投完全符合民主程序和国际法。 (CFP/图)

“克里米亚人经历过太多战争,所以只要不发生混乱,属于哪个国家无所谓。”

“克里米亚要和平”、“俄罗斯万岁”。

2014年3月18日,克里米亚首府辛菲罗波尔的中心广场上,佩戴着白蓝红三色彩带的俄罗斯人,还有身着苏联军装的老兵,聚集在列宁像脚下庆祝回归“母亲俄罗斯的怀抱”。不时走过广场的乌克兰人神色落寞,却极少见到鞑靼人。

3月17日,克里米亚全民公投委员会对外公布说,96.77%(约128万)选民投票赞成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不过,境内99%的克里米亚鞑靼人并没有参加投票。这一结果也与当地人口结构大致吻合:克里米亚当局2001年的人口普查显示,俄罗斯族人占58%、乌克兰族人占24%,而鞑靼人只占12%,其余为印古什人、巴尔卡尔人等少数族裔。

“脱乌入俄”已成定局,克里米亚局势却不平静。3月18日傍晚,首府东北部库班大街上传来一阵枪声。乌克兰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随后证实,该国一名军官在基地内执勤时被打死,另一名军人受伤,“蒙着面孔、全副武装身份不明的部队袭击了基地。乌克兰军人的身份证、武器和钱被这些武装人员收缴。”

人口230万,这座黑海之滨的“弹丸”之地却异常复杂,北部是乌克兰人,南部是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人,中部则生活着穆斯林鞑靼人。民族、宗教与历史的恩怨,今天的克里米亚是否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X” 厄运?

这并不意味着某种政治行动的开始,可能是全民公投前做“选情预测”。

2014年3月16日,全民公投日当天,南方周末记者从乌克兰首都基辅赶赴克里米亚采访,在通往俄黑海舰队驻地塞瓦斯托波尔港的公路上,当局已设置路障,警察以及荷枪实弹的“克里米亚志愿军”,对欧美和鞑靼人的盘查格外仔细。

投票,在俄罗斯已实际接管克里米亚防务的情况下进行。之前的民意调查显示,克里米亚归俄已毫无悬念。不过,“克里米亚-鞑靼人议会”组织还是多次公开呼吁,希望克里米亚能够留在乌克兰,因为他们“不希望悲剧再次发生”。鞑靼人的抵制态度得到俄总统普京的回应,“反对的话,不妨可以试试”。

持反俄意见的鞑靼人集中在半岛中部和北部,而居住在塞瓦斯托波尔的鞑靼人的政治立场截然不同。3月17日,俄塔斯社援引当地鞑靼人社区代表的话说,他们支持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尽管这部分鞑靼人的数量较少,对于公投结果的影响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多数鞑靼人反对入俄源自历史积怨。

3月11日清晨,鲁斯特姆·卡迪罗夫(Rustem Kadyrov)一觉醒来发现,房门一侧的墙壁上被人用黑漆涂上“X”标记。美国《纽约客》杂志次日的报道说,当地不少鞑靼人的房子都被做了此类标记。

恶作剧?抑或某种政治运动的来临?“X”标记,在全球不同文化版图中,几乎都寓意厄运。

每一名鞑靼人从小就是听着“X”标记的故事长大:1944年5月,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下令,让警察将克里米亚鞑靼人的房子标上“X&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