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副校长谈投毒案:高校不要忘记学生人格的培养

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表示,复旦投毒案是偶然性事件,事件本身存在的教育问题是高校偏重知识的传播,比较少关注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任何知识的学习最终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高校不要忘记学生人格的培养。”蔡达峰说。

2013年4月17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西院的操场围栏上,悬挂着上千只千纸鹤。 (CFP/图)

新华网报道,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做客“新华网全国两会访谈”时表示,复旦投毒案是偶然性事件,从教育本身来看,不发生这个事件也能看到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偏重知识的传播,比较少关注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培养人格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任何知识的学习最终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高校不要忘记学生人格的培养。”蔡达峰说。

蔡达峰称,复旦大学从培养合格公民的角度,一直在努力推行“通识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完整人格。复旦通过设计积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1)


回复

2014-07-12

我们的生命其实都很有限,经过这样一场巨变式的洗礼,被告人林森浩肯定会大彻大悟,也许会比我们有生之年所懂得的更多。但是遗憾的是,他要么是死刑,要么也会坐牢到老。生命在时间上有50步与100步之差,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心灵能够获得的东西却是时间所不能决定,也与环境和自身有关。细想想死刑真的没什么意义,所谓的还死者一个公道,那么死去的人能复活吗?如果一个人的死能够挽救更多的人,那不是更好?看了肖申克的救赎,就会了解到,年轻和无知总会导致些大小错误的发生,想回到过去,那肯定是不可能。那么就只好接受现实,现实就是你杀了他也不管用,你杀了他反而是一种逃避的选择。死者父亲受伤太深,所以可能看不开,再怎样他儿子是不可能复活了,但世界并没有结束,事情总应该向好的方向发展。

回复

2014-05-25

关键人他本人没有没反醒,如果他本人都没有意识到,那么只能说太监在急些什么呢,太监在错误在时机,选错了皇帝吧。

回复

2014-05-24

为了推动废除死刑,不仅应释放复旦投毒主犯,而且应重奖,一旦成功,他就是功臣

回复

2014-05-18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曾说:“一个教师只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不进行品德的教育,这无异于把武器交给强盗。”值得深思、反省。复旦少数学生对死刑犯的求情信,意在和国际法律接轨,废除死刑,其努力无可厚非。但有罔顾中国国情,死搬硬套、干涉法律独立之嫌。面对中国古老传统、复杂国情、犯罪猖獗、黑社会横行,提出废除死刑是不现实的,且法律并未做好对该判死刑而免死的程序和管理准备。世界上也有不少国家并未废除死刑,因有穷凶极恶的坏人存在。

回复

2014-05-16

回复

2014-05-15

《这个杀手不太冷》这个名字比你那玩意更有说服力哦。有意思吗?

竹子

2014-03-13

该评论已删除

回复

2014-05-15

钱学森生前最大的疑问: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回复

2014-03-15

没有健全的人格,知识学得越好,社会危害越大。知识可以是第一生产力,也可以是第一破坏了,就看掌握它的人人格状况如何了

回复

2014-03-15

基础教育阶段必须重视人格塑造,到高教阶段已经太晚了。古人说"三岁看老"很有道理。对一个小孩的是非观和禀性、以及生活环境我非常熟悉,到他二十岁左右要去做某些事结果会如果,四五年内有七八次都被我准确地预见了。

回复

2014-03-14

中国缺少的是道德的教育

回复

2014-03-14

中国缺少的是道德的教育

回复

2014-03-13

性格不是无缘无故形成的。一个未踏足社会的学生,能对他产生影响的无非就学校和家庭,只能说这不是一个人错误,邪恶是没错,但他只是最后“操刀”的人

2014-03-13

看林森浩在法庭上和他接受采访时的冷酷表情,就知道这个人是多么的邪恶

回复

2014-03-13

看林森浩在法庭上和他接受采访时的冷酷表情,就知道这个人是多么的邪恶

回复

2014-03-12

岂止是高校,理应从婴儿的家教就开始啊

回复

2014-03-12

别老是放马后炮,要是教育体制完善,会出现这种情况?总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反而丧失政府的公信力!

回复

2014-03-12

还有一名师友

回复

2014-03-12

性格扭曲 病态心理应对竞争 即使是高学历 也只能让人觉得悲哀 希望于己于人为善为爱

回复

2014-03-12

全民功利主义,造就人格培养缺失,只要分数,只要成绩,却忽视最根本的东西。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回复

2014-03-12

人格培养从胎教开始,继往开来啊。

回复

2014-03-12

人格培养应从小学开始,到大学已经基本定型,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