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焰炽盛,亦可全真林谷芳与知识分子论禅

在台湾,林谷芳有很多身份:民族音乐学者,文化评论家,台湾第一本文化白皮书的撰写者,“国家文艺奖”评委,台湾佛光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现在,他更愿意只剩下“禅者”这一个身份。“禅者的慈悲是告诉你生命可以这样做减法、这样不执著,人人都可以做到。”林谷芳说。

责任编辑:李宏宇 朱晓佳 实习生 蔡佳茵 刘维

“禅者”林谷芳说禅的特点之一是“不鸡汤”,他会带着“问题意识”,谈微博、谈死刑废除、谈知识分子。 (CFP/图)

“知识分子的角色就是拉车与刹车。公共知识分子扮演拉车的角色,让这个社会更合理。但公共知识分子与社会之间应该是一直互补、一直调整,也就是动态而有机的,否则副作用就出来了。”

“关于自由,龙应台和陈映真曾经有一次笔仗。陈映真当然是多年来的社会主义主张,龙应台则是自由主义。这个论战很火药味,最后怎么结束的呢?是一个教授把它总结了,这个教授的核心观点是:当人类面对生存问题时,其他价值都是次要价值。对人类而言,惟一的普世就是存在。”

——林谷芳

63岁的林谷芳站在冬天北京的街头,只穿一身棉布裤褂。据说他一年四季都这样穿衣。再冷,也不过是脖子上搭一条白色围巾。这甚至成为他佛学修为高度的一项佐证。在台湾,林谷芳有很多身份:民族音乐学者,文化评论家,台湾第一本文化白皮书的撰写者,“国家文艺奖”评委,台湾佛光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现在,他更愿意只剩下“禅者”这一个身份。

“禅者的慈悲是告诉你生命可以这样做减法、这样不执著,人人都可以做到。”林谷芳说,最直观的“减法”,是一个人的外形、装束。

2013年,林谷芳与北京晚报记者孙小宁的问答录《观照——一个知识分子的禅问》出版。两人的问答历时3年,孙小宁以自己的各种困惑叩问林谷芳:微博、乔布斯;该不该废除死刑;为什么我们更容易和弱者共鸣;当下知识分子的思维是否过度西方化……

他们上一本关于禅的对话录叫《如是生活如是禅》。“所谓‘安顿心灵’的书这些年出了不少,和禅有关的不少被划到这一块。”作家出版社编辑李宏伟说,“如果说把禅或者佛视作传统文化,可以说,‘鸡汤化’是这几年传统文化与大众阅读的有效衔接。”

李宏伟这次出“观照”,恰恰因为它“不鸡汤”,其“问题意识”及“看问题的角度值得认真对待”。

 

明星和名人推波助澜,让佛珠成为一种时尚,林谷芳认为这只是一种“宗教现象”,而非“习禅”的兴盛。 (东方IC/图)

什么时代,会满街都是搓佛珠的人?

南方周末:大陆很多人会搓佛珠,把“禅”字印在杯子、扇子、T恤,谈禅的书成为流行出版物。你注意到这个现象了吗?你怎么看?

林谷芳:我们以为我们哪一天物质富足了,就找到生命的安顿了,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失望之余,就有很多“解药”出现,比如传统、宗教,很多人会向此处去求。但多数是“心外求法”——就像一味追逐名车、追逐财富、追逐地位一样。很多寺院的和尚动不动在比念珠有多贵,自己异化,也让众生起颠倒。另一方面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