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大树,是否就是一棵大树
他是有志于新闻的年轻人的良师益友。他要教会他们在一个大的名利场和绞肉机里,如何保持真诚、质疑和必要的愤怒。
当你见到白岩松,你会立即明白,“国字脸”是个什么意思。那几乎就是国家的脸谱。
他很早就结婚。妻子知书达理,儿子活泼可爱。30岁得子。近些年来他参与了所有的大型新闻的直播,他很少出错,值得领导和同事们信赖。
天天可以在电视上见到他。除却隐私,他的个人生活大白于天下。他是蒙族人,为人正直,坦诚,尽量地和人相处好,是性情中人,喜欢喝酒,却往往彬彬有礼。他从事着一个不能时常笑的工作,十分严肃甚至有刻板的嫌疑,然而私下里,他热情、善意,亲和,睿智,善于自嘲,他有足够的幽默感,他思考,也痛苦,也急噪,也快乐,但是有分寸。
偶尔,他会担当全国十大杰青,或者“青年领袖”一类让人心生虚荣的头衔。他是优秀主持人,亦庄亦谐。
他年幼失怙,年轻时极瘦,瘦得像那些60年代的年轻人。那些68年出生的人都曾意气风发,胸怀理想,愿意和国家同呼吸,共患难,而他们的理想和激情,往往会被一个夏天就打击得七零八落。他们青年时期的欲望和理想,在上世纪90年代的激烈斗争,和经年的失眠,脆弱的神经纠缠一起,至今未能完全平息,而中年就如期来临。
39岁,他依然会引用海子的诗歌,来印证他的情怀。他会感动于一张照片,一句话,一个微小的细节。甚至会因此流泪。
总而言之,在主流的人群中,白岩松几乎符合了所有的主流价值观。他是有志于新闻的年轻人的良师益友。他要教会他们在一个大的名利场和绞肉机里,如何保持真诚、质疑和必要的愤怒。他表示等他年老了他要回去教书,他要做一个让人快乐的老头子。
活在光天化日之下,白岩松让人毫无悬念。
但他依然坚持:我是主流中的非主流。他必然要面对来自公众的质疑和猜想:在一个庞大、复杂的央视体制下,他有无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感觉?他究竟有无痛苦和分裂感?他是否矫饰过他的本来面目?他是否人格一致?
他的一名同事说,“作为既得利益者,这必然会妨碍他的表达。”采访过程中,他依然会跟你谈论:道德,人格,理想,激情这类大词。在他可以操控的语言范围内,他轻松自如,交流顺畅, “别以为背靠着大树,你就是一棵大树”——对自我的认识相当贴切,时不时抛出类似警句名言的句子。这时候你难免心存狐疑:这是矫饰,还是本心?
记者问,你是否善于沟通?
白岩松回答:“我不一定善于沟通,但我善于和不需要沟通的人沟通。”同样地机智聪明。
在体制内成长,备受体制压抑的同时,也接受了体制所赐的平台,白岩松始终在积极利用自己的才干和热情寻求更有效的方式,进行沟通和突破。
许多年前,白岩松早就知道,这不是一个英雄时代,而是一个平民时代,而他也只有正视他人,不骄不躁,才可能获得亲和力。从这一点来讲,白岩松验证了古人的话:识时务者为俊杰。
本文来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