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改革:“这次会真的有变化”
中国的宏观经济的变化,牵动着整个市场。但对于增长前景,却有着冰火两重天的预判,乐观者认为还能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悲观派却认为国内外环境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蕴含着极高风险甚至可能崩盘。对于经济前景和改革动向,中银国际执行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了他的判断。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中国的宏观经济的变化,牵动着整个市场。但对于增长前景,却有着冰火两重天的预判,乐观者认为还能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悲观派却认为国内外环境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蕴含着极高风险甚至可能崩盘。
对于经济前景和改革动向,中银国际执行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了他的判断。
30年来从没见过这么长时间的下滑
南方周末: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现在有乐观和悲观两派,乐观派估计中国还能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悲观派认为国内外因素都有很大不确定性,土地财政、地方债、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内部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对经济形成大的冲击。你怎么看?
曹远征:从理论上讲,经济学处理经济问题有三个角度,即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及收入分配。如果从经济波动也就是周期角度观察经济,可以看到,从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开始下滑,至今已下滑了12个季度。我做了三十多年宏观经济研究,没见过下滑的时间如此之长,超出预期。2013年全年经济增长只有7.7%,为1999年以来最低。超出预期意味着经济下行不仅仅是周期性的波动变化,它在周期性变化的背后一定有更深刻的趋势性变化,即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变化。因此,从结构入手,在趋势性变化的基础上讨论短期经济波动变得十分重要。否则,乐观和悲观都无从谈起。因为那只能说明一时,并不能说明趋势。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回顾中国经济增长20年的运行轨迹。可以看到,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走上了一条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道路,出口引领着国民经济增长,突出表现在出口与投资的关系上,不是出口增长带动民间投资,就是出口下降逼迫政府扩大投资。于是投资增长推动了经济增长,投资的波动导致了经济的波动,形成了经济周期。但更为重要的是投资并非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独立自变量,而是依附于外需的因变量。
当出口的好坏变成了判断短期经济走势的最重要指标,这个过程中,长期增长反而不受重视,宏观经济政策被迫锁定于出口波动上,以刺激或者控制投资作为应对波动的手段,而使用的工具主要依赖于国有部门的投资。这是中国经济既定结构下的规律性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现象。
这个现象说明了两点:第一,中国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事实上“十一五”规划的22项指标中,有三项与服务业相关的指标没有完成(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第二,中国的工业又是出口导向型的,进出口的规模曾一度达到GDP总额的70%。高度外向工业对世界经济波动非常敏感。
如果中国经济结构不发生深刻转变,上述规律会一直发挥支配作用,就没有长期增长的潜力。所以“十二五”规划提出来调结构,重点发展服务业,扩大内需、扩大消费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Ash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