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风电寡头 今日自吞苦果谁来拯救华锐风电

华锐风电将中国式政商营销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演绎了一场堪称火箭速度的商业奇迹,而其上市后,则迅速变脸,深陷“财务造假”、“跨国诉讼”的泥潭无法自拔,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典型标签。

责任编辑:舒眉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截至2014年2月19日,华锐风电总市值已由当初上市之初的904.59亿元缩水至180亿元,累计下跌了80% ,市值蒸发了723亿元。 (CFP/图)

华锐风电将中国式政商营销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演绎了一场堪称火箭速度的商业奇迹,而其上市后,则迅速变脸,深陷“财务造假”、“跨国诉讼”的泥潭无法自拔,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典型标签。

曾经风光无限的新能源寡头华锐风电,正沦落为新一代A股“亏损王”的有力争夺者。

除夕之夜,华锐风电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13年亏损达到30亿元。巨亏主要原因有:手持订单执行延迟,装机量少;客户延迟付款;增加服务维护费用;计提可能的资产负债项目损失;以及面临潜在的行政处罚和索赔。

30亿巨亏让华锐风电雪上加霜。此前,证监会于2014年1月12日对其下达《立案调查通知书》,这也是7个月内监管层第二次对华锐风电立案调查。虽然公告并未披露具体的立案内容,但不少市场人士普遍猜测:这可能与虚增业绩等财务造假行为有关。

此外,证监会选择立案的日期也别有深意,1月12日正是风电冒险家韩俊良、神秘资本新天域、证券猛人尉文渊和阚治东等众多大小非股东解禁流通的前一天。对这些资本大佬来说,套现巨额纸面财富的幸运之门暂时被关上。

华锐风电正在自吞“大跃进”苦果。在商业运作中,华锐风电将中国式政商营销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曾演绎出一场堪称火箭速度的商业奇迹,然而,随着上市后业绩迅速如流星般陨落,也引发资本市场的诸多质疑:这是励精图治的风电神话,还是精心编织的造假丑闻?

从200亿到20亿

随着高成长神话的破灭,上市后的华锐股价一落千丈,市值缩水82%。

“华锐风电在2015年一定要实现全球第一。”2011年1月,在上海一场座无虚席的路演中,华锐风电前任董事长韩俊良自信地对投资者说。此时,华锐风电已跃居中国第一大风电设备生产商,仅次于全球风电巨头丹麦维斯塔斯公司,全球排名第二。

如今,华锐风电离全球第一的目标渐行渐远。谁也没料到,风电行业在狂飙突进后会突然陷入整体困顿。华锐在最鼎盛时2010年度营业收入高达203亿元人民币,截至2013年9月底,华锐前三个季度营业收入仅有20亿元,三年时间里锐减90%。净利润也从2010年的19亿元暴跌至-30亿元。

不仅如此,华锐风电还丢掉了国内第一的宝座。根据中国风能协会公布的2013年国内风电制造企业排名,华锐风电在2013年新增装机容量89.6万千瓦,仅排名第七,老对手金风科技以36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容量稳占头名,新增装机容量是华锐的四倍,华锐甚至被国电联合动力和明阳风电等第二梯队企业超过。

“韩总也并未吹牛,只是他低估了对风电的政策紧缩和风电行业冬天的来临。”招商证券一位能源分析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2008年到2010年三年时间里,华锐营收几乎年年翻倍。这虚幻的繁荣景象让韩俊良过于乐观:按照这样爆发式的增长速度,华锐风电2015年有望超过丹麦维斯塔斯公司,跃居全球首位。

不少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深陷这场美妙的高成长神话,在2011年元月的华锐IPO询价中,竟然给出了90元的新股发行价和48.83倍的发行市盈率,并华丽登陆资本市场,创造了中国A股主板市场发行价的新纪录。

然而,随着高成长神话的破灭,上市后的华锐股价一落千丈,从90元发行价最低跌至3.31元,总市值也从946亿元跌至180亿元,市值缩水80%。众多高位买入的股民损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Ashley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