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真】为了“幸福”的母亲

13年来,摄影家于全兴为1083名西部贫困母亲留下了感人至深的影像。她们由此获得了关注与救助。但是,时间仿佛总是来不及,总是有人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不经意间被遗漏。

责任编辑:李楠 叶伟民 冯飞

顾彩莲,26岁,全家4口人。2亩山坡地年收成苞谷不到500公斤,家无牲畜。经济收入靠编竹箩,2013年收入100元。她说,如果谁能帮她一些钱,养一头母牛,转过年来母牛下了小牛,她就可以还钱。 (于全兴/图)

编者按:13年来,摄影家于全兴为1083名西部贫困母亲留下了感人至深的影像。她们由此获得了关注与救助。但是,时间仿佛总是来不及,总是有人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不经意间被遗漏。

2001年1月,记者于全兴去西部拍贫困母亲。饯行时,领导说了一句话:于全兴,我只要求你活着回来。于全兴当时没多想。那年他38岁,天津人,有着一米八三的大块头。

几天以后的一个早晨,于全兴在海拔4700米高的玉树县结隆乡早早醒来。寒冷,缺氧,头疼得厉害。没有人,就一辆吉普车,旁边一条狗陪着,还有一口井。这是一个全然陌生的世界。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穷的地方。”于全兴说。不过,接下来寻访云贵川等的日子里,他见识了更穷的“穷”。没有电、没有热水的村庄;穷得偷泥土来盖房子的村庄;“小病挺挺,大病等死”的村庄……

孙朝芬,36岁,云南昭通大山包乡合兴村人。全家5口人,两个大孩子都没有读过书。7.8亩土地,种植洋芋换取口粮。她赊来两头牛耕种,身后幼小的孩子,正在帮母亲耕地。 (于全兴/图)

统计资料显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8000万贫困人口中,有一个特殊社会群体——贫困母亲。她们的文化素质、健康状况很差,80%以上是文盲,半数以上患有各种妇科病。她们中不少人吃不饱,没有收入,没有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基本社会福利。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70)


无声
回复

无声

2017-05-16

很心酸,我们却总是不懂得珍惜

回复

2016-09-17

怎么现在还有这么贫困的人?

回复

2014-03-25

我的“茅坑”我作主,那管他人急与苦!

回复

2014-03-05

摄影师的人生经历,令人感动。

回复

2014-03-02

贫一富,距离多少。太沉重。

回复

2014-03-02

看了这些真的让人心情沉重复杂,比起她们来我们幸福太多,希望大家都一起来帮助她们!

回复

2014-03-02

世界上还有第二个国家有这么穷苦的母亲群体吗?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回复

2014-03-02

21世纪呀,骇人听闻!怎么允许这样的事情存在!

回复

2014-03-01

东西部差异真的好大。。

回复

2014-03-01

年收入100?这么小的数字看在心里为什么是那么的沉重。。

回复

2014-02-28

看到这样的文章总会让我觉得很无奈。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梦想,也曾想要做些什么,却总是庸人自扰,自己给自己寻找障碍,希望有一天我能够行走在路上,做一些对青春来说有意义的事情。

回复

2014-02-26

为了“幸福”的母亲,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从自身做起。

突然好想☆你
回复

突然好想☆你

2014-02-26

或许我们都会觉得这些离我们很远,但,这就发生在中国,让我觉得要节约用钱了,不要浪费资源。现在我们的生活都来之不易!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都是他们一年的收入!

6062610726
回复

6062610726

2014-02-26

她们才是祖国的“良心”!

回复

2014-02-25

真正意义上的贫困,连眼神都一样。彻彻底底。

回复

2014-02-25

贫困母亲的处境是一般城市人所想不到、所不敢想的,要改变她们的处境,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支持。贫困母亲,真的爱你

回复

2014-02-25

对于个体而言,留些苦难不解决是理智的,一己之力必然不会解决所有的饥饿与贫困,平和地持续地做平凡的事,世界就会有所改变。他选择了一条不错的道路,让他的痕迹得以延续。

回复

2014-02-25

个人认为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国家政策的倾斜问题,扶贫不是几个协会创建一个工程就能解决的,在国家层面上予以足够重视并强力扶贫才是关键,哎

回复

2014-02-25

,累计投入资金8.3亿,救助25万贫困母亲及家庭,惠及人口113万。 太少了吧,少得可怜,

回复

2014-02-25

看完这篇报道,我的眼圈都湿了四五次,太难受了,太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