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婚

整个春节,因为没结婚,我像一个囚犯一般被审问,被训诫,被嘲弄,被暗讽。感觉要是再不给父母添个娃,那些乡亲们就快把我父母给吃了。在农村,无时无刻不在这种攀比中活着。从小,比谁家小孩成绩好;长大了,比谁有本事,挣得钱多;结婚比排场,结婚之后比谁生的是儿子;盖房子,比谁盖的大,装修得豪华。

责任编辑:杨继斌 叶伟民 肖华 何海宁

逼婚背后,是两代人的价值鸿沟,个人自由和家长制的矛盾,城市和乡村的差距,而这恐怕一时难以弥合。 (CFP/图)

(原文首发于2014年2月13日《南方周末》)

整个春节,因为没结婚,我像一个囚犯一般被审问,被训诫,被嘲弄,被暗讽。这不仅仅是我跟父母之间的一场战争,更浓缩了中国乡村社会某种特殊的逻辑与现实。

回家之前尽管已经做好了被逼婚的准备,但没想到暴风雨会来得如此猛烈。父亲用出家相逼,母亲以泪水勒索,七大姑八大姨轮番上阵,就连从未谋面的路人都不忘现身说法:“我儿子跟你差不多大,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曾经,我是父母的骄傲,是乡亲们教育孩子的榜样:“你看人家刘俊,多争气,哪像你啊。”现在,我仿佛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甚至耻辱,每当别人问起“你儿子怎么还不结婚”的时候,父母常常羞愧地无言以对。

整个春节,我就像一个犯了滔天罪行的囚犯,无时无刻不在被审问,被训诫,被嘲弄,被暗讽。原先我以为这只是我跟父母之间的一场战争,但后来我渐渐发现,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

你看看人家

母亲年前摔了一跤,放心不下,小年夜回的家。这大概是我工作后回家最早的一年,往年不熬到个腊月二十九是断不会回去的,原因你懂的。

回去之前,特地在电话里给母亲打了预防针:“本来说带你儿媳妇一块回的,但她春节出国出差。”母亲没多说什么。

到家那天晚上,母亲做了一锅腊味乱炖,其乐融融,一整个晚上,母亲都没有提结婚这茬事,当时心里还一乐:“估计今年春节可以阿弥陀佛了。”

父亲在镇上做点小买卖,年底是最忙的时候,母亲的腿还没痊愈,我决定第二天一早去帮忙打杂,既是想给父母分忧,也是希望让父母宽慰,不在结婚问题上纠缠不休。没想到,这是噩梦的开始。

刚到父亲的摊位,隔壁王阿姨就老远地扯着嗓子跟我打招呼:“小刘啊,今年有没有把女朋友带回来过年啊,你爸妈头发都盼白啦。”我满脸堆笑,回她:“快了快了,王阿姨,到时候吃喜酒肯定少不了你一份。”

“你看看我们家儿子,比你还小一岁,可我孙女已经上二年级啦。”王阿姨当着我父母的面继续说,“赶紧抓紧,不为你自己,也为你父母考虑考虑。”母亲有些尴尬,搭腔道:“他要是有你们家儿子有用倒好了。”这才算封住了王阿姨的嘴。

父亲的摊位前人越聚越多,都是十里八村的乡亲,跟父母都很熟。我常年在外,很少有人认识我。每来一个人都会问上一句:“这是你们家公子吧?儿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