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把脉】变“断言”为“说理”
“文革”中盛行的“革命歌曲”或“诗朗诵”,运用的是非说理话语,形成有特色的“标语体”。标语之所以是标语,在于其只是断言、鼓动、命令、指导,而不是对话性质的说理。谁要是不同意一条标语,由于没有办法与它说“理”,所以只好以另一条针锋相对的标语来与之抗衡。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张雨
鼓动别人网络作战的人自己不会说理,有什么真的论战能力?
读到一篇3600多字的长微博:《2014甲午决战,让网络阵地红旗飘扬!》。该文居然全是结论和断言,没有理由。取一段为例,“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决战,以网络为战场,拿键盘做武器,用思想去搏杀,不为攻城略地,只为捍卫信仰,维护爱国精神、民族大义和社会正气。这是一场决定民族命运的正义之战,自卫还击,人人都是战士,网络义勇军仍将担负平凡而伟大的冲锋使命。”从公共话语分类来说,只有结论没有理由的主张叫作“非说理”(non-argument),与其不同的是有结论又有理由的“说理”(argument)。
“文革”中盛行言辞激烈、慷慨激昂的“革命歌曲”或“诗朗诵”,运用的就是这种非说理话语,形成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