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是指药物学上本不应该有任何药物作用的物质,但是在不少情况下,它的确有效。这就是为什么在临床试验中,与安慰剂组对照成为开发新的药物或疗法的基本原则。

责任编辑:朱力远

2013年,无锡市民在人民医院接受针灸治疗。 (CFP/图)

安慰剂是指药物学上本不应该有任何药物作用的物质,但是在不少情况下,它的确有效。这就是为什么在临床试验中,与安慰剂组对照成为开发新的药物或疗法的基本原则。

2006年,哈佛医学院做了一个实验,发表在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他们找来270位慢性上臂痛的病人,分成两组。一组给他们口服一种新的药物,告知他们此药有很好的疗效,药量为一天一粒,一共吃8周。另外一组每周扎两次针灸,一共扎6周。治疗开始前,医生向每个病人详细讲解可能的副作用,比如针灸会引起疼痛,甚至拔针后还可能会持续疼痛,以及局部可能会红肿,而药物组的副作用包括嗜睡,口干,失眠,头晕等。

试验开始两周后,接近1/3的病人向医生报告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被扎针灸的病人报告局部有红肿,持续疼痛。吃药的一组病人报告失眠,无力,甚至起不了床,恶心,起皮疹,都与事前医生告知的吻合。令人振奋的是,几乎所有病人都报告上臂痛的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针灸组甚至效果优于药物组。

看上去似乎药物和针灸都有很好疗效,但都或多或少有些副作用。此外就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了。

但是这些病人不知道的是,他们吃到嘴的药物其实是磨好的普通玉米粉,没有任何药物成分。而使用的针灸也是一种特殊的针,表面看起来一模一样,但一旦触到皮肤,针尖就会自动缩回去,根本不会扎进皮肤,更没有按照穴位扎针。

那这些临床疗效和副作用从哪里来的?

这就是神奇的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英语叫placebo,源于拉丁文,原意是I shall please,直白地翻成中文就是“我应该取悦”。

安慰剂是指药物学上本不应该有任何药物作用的物质,比如上述实验用到的玉米粉,但却在实际中产生了等同于药物的临床疗效。更宽泛地讲,“假”手术,或者“假”的治疗,都算作安慰剂。

《医学的愚蠢和谬误》一书说:“医生对治疗手段的信任,病人对医生的信赖,都会产生相互的加强作用。而就此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