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十四走背后的一些事儿(之二)

福胜寺简直是一座雕塑博物馆,至今令我牵挂不已。阔别25年,故地重游。当打开大门一看,我惊呆了。周围的罗汉群雕大部分头部被盗,大势至塑像毁坏了,灰尘笼罩。我真想大哭一场。

责任编辑:朱又可

时隔25年后重访山西新绛县福胜寺,发现大部分罗汉群雕头部被盗,大势至塑像灰尘笼罩,肢体残缺。 (作者供图)

新绛县的秦王点兵鼓乐

关于山西新绛县王秦安发掘并组织起来一支农民和文化馆员,几十人马的“秦王点兵”鼓乐队,是值得赞扬和骄傲的。

当年我在《黄河十四走》书中观“秦王点兵”鼓乐演出最后一句写的是:“‘秦王点兵’鼓乐不只会振奋中华大地,迟早也会振奋世界。”今天看来不是言中了吗?

对王秦安组织的鼓乐队,我每想起来,内心总有一份歉意。

我们从北京文物研究所租了一架录像机,一路录了些素材。经我编写,最后要制作一部45分钟的纪录片。我曾为录像片的名字征集过名称。乔晓光提出《大河行》,我认可了。

这部《大河行》的结尾,我选择的“秦王点兵”鼓乐压轴是最合适不过的。

1988年秋,我再率队来到新绛,请王秦安协助从周边四乡召集四五十农民到稷益庙前表演“秦王点兵”,我们要录像。回想起来,当时王秦安面有难色,而我不顾一切地恳求着他。

演出的道具及大小鼓、锣,从县城到稷益庙有段距离。那时没有手机联络,最后王秦安是怎么高度满足我的,早已忘记了。只记得他骑着那辆破自行车满头大汗地跑着。

在稷益庙前的广阔地带,摆好了鼓架场面。人马开始穿上武士的服饰了。我忽然决定停止上装,我让乔晓光到近处合作社买白毛巾。我要求大家脱掉服装光膀子,头上扎白毛巾演出。在天光下人人满头大汗地敲打着,鼓声震天动地。那气势,那民族的阳刚之气,感人至深。

我感激那些农民汉子。他们只管演出不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


回复

2014-02-10

身为绛州人,每次回家看到离家门口不远处建于清代的石牌坊,在近十来年内连遭偷盗,被盗去大石狮子4个,小石狮子2个,就感到唏嘘不已,现在就是向钱看齐的风气。

回复

2014-02-04

中国文化可被挖掘保护的很多很多,没有被产业化开发形成市场价值前都很艰辛!无利可图前又有谁会去风险投资呢?政府性的保护顾及大的文化项目,更多的文化开发,政府性的输血是起不了太大作用的!产权不清谁又会去保护呢?民间大量资本可以动用有如何有效引导,杠杆调动呢?

回复

2014-02-04

历史的传承早不肖子孙的毁弃令人心痛。

回复

2014-02-02

什么时候我们不再以钱来衡量一切的时候,古寺的佛头就可以保住了。现在这个社会状态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