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筹抑或大账户:医保要怎么改

中国医保(与养老社保)的问题在于:由于大统筹,用现在工作者、年轻人与较健康者积累的钱为退休者、老年人与多病者尤其是国企退休人员埋单。而只要注入一定国有资本还上以前的欠账,医保就能升级为大账户、小统筹:医保储蓄账户+个人自愿参加的大病医保+为穷人提供救助的医疗基金。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柴向南

(向春/图)

2012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累计结余7644亿,其中个人账户积累2697亿,统筹基金结存4947亿。只要注入一定国有资本还上以前的欠账,医保就能升级为大账户、小统筹:医保储蓄账户+个人自愿参加的大病医保(保费费率要反应年龄与健康状况的差异)+为穷人提供救助的医疗基金。

医疗的需求面说到底是回应与解决这个基本问题:谁及如何给医疗服务付费?答案呈两极化,各国政府搞的医疗保障(或养老保障)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现收现支的社会统筹模式(“社会”或“政府”集资付费)与个人账户模式(个人自我积累与付费)。前者是大锅饭,后者是小锅饭。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哪种饭更好吃、成本更低?哪种医保制度更有效率、更公平?哪种医保制度有长期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哪种医保制度(及其内蕴的价值观)会导致经济衰退或有助于经济繁荣?哪种对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是负责任的?

现收现支模式

先看社会统筹模式。该模式又可细分为两种,其一是最普遍的社会保险模式,大概有100个左右的国家与地区采用。首开先河的是俾斯麦德国。

1883年,德国颁布《健康保险法》,规定保险金雇主缴1/3、雇员缴2/3;雇员生病时,就能得到起码13周的免费医疗。最早搞养老保障的也是德国,1889年通过《伤残保险和养老保险法》,雇主、雇员和政府都出钱;从70岁起才可领取养老金。不过,根据Franz Rothenbacher《欧洲人口1850-1945》,1890-1909年德国预期寿命男性为40.56岁,女性为43.97岁。

从那以后,尤其二战结束以来,德国的社会保险模式及其变种被许多国家采用。其医保(或养老社保)是这样安排的:法律规定雇员和雇主每月按照该雇员工资的一定百分比来强制缴纳社保税,一直缴到该雇员退休为止。当然,不要以为雇主名义缴纳的部分是国家给雇员争来的福利,雇员白白占便宜了,这笔钱本质上仍是公司向个人支付的工资或劳力价格的一部分。在这种模式下,所有缴费都进入同一个池子,所有人吃大锅饭。

其二是公立医院免费医疗模式,英国与加拿大等国采用。英国首开先河。在这种模式下,政府筹集社会统筹资金的方式不是征收社保税,而是公共财政直接列预算,这钱最终来自归总的税收。政府直接建立公立医院、直接给医生支付薪水,患者除了缴纳少量的处方费或保费之外就不需要再花钱了,直让人以为世上真有免费午餐这回事。这是大锅饭的另一种吃法。

上述名为社会统筹的大锅饭,容易看得到的特征是穷人占富人的便宜,即(世代内部的)财富再分配,德国模式与英国模式的支持者大吹法螺的“社会公平”,援引的就是这一点。不过,社会统筹的基本特征并不在于此,而在于下述难以察觉的点:退休者占工作者的便宜、年老者占年轻者的便宜、上一代占下一代的便宜,即代际财富再分配。

医保与养老社保看起来不太一样,前者是工作时缴费,工作时与退休后都要消费;后者是工作时缴费,退休后才领取养老金。但考虑到一个人患病与死亡的概率是随着年龄增加而提高的,而且这种提高是非线性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指数级上升,一个人一生中大部分医疗支出是在退休后尤其是去世前的短短几年内。因此,工作者在工作时消费掉的医保“保费”只占其缴纳的全部“保费”的一小部分。

用保险学的行话说,工作者在工作时缴纳的全部“保费”(当然包括雇主的缴费)扣除掉小部分在工作时消费掉的“保费”后,剩下的大部分“保费”就是工作者结余的“现金价值”,这等价于养老社保下工作者积累的全部社保税(也包括雇主的缴费)。

在德国模式之下,退休者不仅把自己工作时积累的医保(或养老社保)缴费花完了,而且还要花一部分工作者的缴费。这就变成了击鼓传花,游戏能玩多久取决于工作者与退休者、年轻人与老年人的相对比例。具体到医保,总体上是多病、年老的退休者无偿挪用了更健康、较年轻的工作者的“现金价值”,这是有借无还的,工作者只能指望去剥削再下一代了。

在英国模式之下,多病、年老的退休者是通过吃更健康、较年轻的工作者现在缴纳的赋税及国债融资(等于未来的赋税)的方式,实现财富从后者向前者、从下一代向上一代的转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


回复

2014-01-25

只要注入一定国有资本还上以前的欠账,医保就能升级为大账户、小统筹:医保储蓄账户+个人自愿参加的大病医保(保费费率要反映年龄与健康状况的差异)+为穷人提供救助的医疗基金。

回复

2014-01-23

透視對醫療保險制度。

回复

2014-01-22

我国现行的医保,呈现出的特点是,一是国家在主导,新入进入,旧人享受,大部分人在排队等待,即击鼓传花;二是不同比例投入,不同比例获取,体现不出公平性;三是不同地域,不同保障;四是在可预见的情况下,保金将出现不可持续性。 解决之道,行政上一要医院分类,基础医疗服务场所由国家主办;二是专业高端医院由社会以商业模式来办;三是合理配置医疗服务资源。在硬件及人员安排上趋向公平合理。 针对资金上,一要实现全国帐户联网,医保吸入及支出体现公平,任何个人不能享受超出个人帐户N倍的统筹医保服务,这一方面杜绝特权,另一方面也要严格管理过渡医疗现象;二要动态管理,医保从国家管理过渡到分户分类,一部分划入基础医疗保障,一部分划入到商业医保;三要资金流通,医保是救命钱,但更是货币,要遵循价值规律,合理投资,科学管理。

回复

2014-01-22

医保政策及制度关系民生。取消高福利医保对象的特殊权利势在必行,逐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制度不能因人而异,这才是公平的核心内容。不能因为地位,权力的不同,而制定和享受不同的国家医保服务。这就要求实行一种,国家保障最基本医疗服务,个人适度投入去承担期望中的医疗服务。例如,一个医保投入在1万元每年的人,可以享受什么样的医疗服务;一个投入100元每年的人可以享受什么样的服务;一个一分钱也没投入的人,可以享受什么样的医疗保障。国家根本财政水平的支撑能力,完善基础的医疗保障和服务。而超出的部分可以由社会办医来承担。也就是说,个人医保缴费,一部分给国家,另一部分投入到商业保险之中,这样,资金利用更佳,社会公平体现,国家可以更专注去服务基础医疗。而社会办医,也能受到大众和政府的监管;也能体现价值社会的公平。居民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水平,选择不同的医保产品。

回复

2014-01-21

建议也介绍一下台湾的医保模式。全民健保,台湾人民深以为豪!

回复

2014-01-21

中国民间普遍存在“吃大锅饭情结”,都想占别人的便宜,当改革涉及这样大量的人群时,政府必然面临巨大的维持政权稳定的压力,但若是不改革,现行制度不可持续,同样将导致社会崩盘。作为普通老百姓,我只希望政府作出理性的决断,不要被保守僵化的思想所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