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建筑论坛上的“炮声”“我们有民国建筑,却没有共和国建筑”

这是建筑界一次罕见的批判大会,中国当代建筑的种种积弊,千城一面、山寨横行、崇洋之风、求高求怪……第一次被如此集中炮轰。建筑界黄金三十年,却是毁誉参半。当公众在戏谑各种怪建筑时,业界有良知的学者已开始擎起反思的大旗。

责任编辑:何海宁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实习生 彭扬刚

专题按

这是建筑界一次罕见的批判大会,中国当代建筑的种种积弊,千城一面、山寨横行、崇洋之风、求高求怪……第一次被如此集中炮轰。建筑界黄金三十年,却是毁誉参半。当公众在戏谑各种怪建筑时,业界有良知的学者已开始擎起反思的大旗。

一幅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卷轴上,却滋生了众多奇特建筑。建筑界开始了集体反思。 (何籽/图)

我们在记录“炮声”之外,也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忠实呈现业界对当代建筑风气的声音。同时,我们也试图回答一个宏大命题:中国当代建筑该向何处去?

“我们现在讲千城一面,什么面?是浅薄俗气、伪装洋气的假面具、洋面具!”

“铺张浪费的四大建筑应该一票否决。我就是要刹一刹这股建筑学的奢靡之风。”

“二十年来,中国的高端建筑设计市场已基本上为西方建筑师所占领。”

“这是‘领导’的城市。”

这或许是中国城市化三十余年来,第一次如此炮火猛烈地反思中国当代建筑。

这也是一次罕见集中了如此众多的建筑界高层官员、学者、设计师的会议。业已退休的原建设部正副部长、15位院士、几乎所有国内大型建筑设计机构的负责人以及著名独立建筑师,悉数到场。

三十余年来,中国当代建筑的种种积弊,罕见地被如此摆上桌面,集中炮轰。千城一面、山寨横行、跟风刮风、求大求洋求怪……国家大剧院、央视新大楼、鸟巢、水立方等“四大建筑”,更被院士点名批判。

2013年11月22日,“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国际高端论坛在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以中国当代建筑为主题的国际会议。

这次盛会源于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的课题《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研究》。课题前期汇集了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学者的研究成果,他们还将集纳此次会议观点,核心建议将以院士建议书的形式送至国务院。

部长级“炮手”

“就像环境恶化一样,建筑业也到了除弊创新的阶段。”前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说。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里,竣工的建筑是现在存量的70%以上。

黄金三十年,却已积弊颇深。与以往建筑界会议务虚的学术气息不同,这次会议开门见山,独有基调直指除弊创新。

“价值判断失衡、跨文化对话失语、体制和制度建设失范,已成为制约我们建筑设计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会议一开始,执行主席程泰宁的报告就充满了危机感。

原建设部部长叶如棠在会议致辞时,同样强调危机:“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我们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千城一面,过分追求大广场、大马路&hell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夏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5)


回复

2014-05-04

“我们有民国建筑,还没有共和国建筑。”

回复

2014-05-04

列席世界三大建筑之一的“中国建筑”,早已与现代中国建筑毫无关联了。

回复

2014-02-07

一方水土一方人,在现今这个时代建筑不能只是满足于提供人们的活动场所,更应该拥有有着自身文化底蕴的深层价值。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我们过于注重经济的发展却忽视了一些东西内在的价值,不得不令我们深思。不过好在这些领域的精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我跟高兴,因为这从侧面说明了我国实力的递增让我们在不停的追赶经济强国的步伐中开始放慢步伐,审视过去,不再盲目的效仿西方,而是坚信靠我们自己同样能够设计出世界一流的建筑,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肯定来源于自信,而自信来源于实力,可以想象,随着我国的日益发展,在未来的某一天华夏儿女会重新带着从容自信的笑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回复

2014-01-31

一个朝代的建筑是一个朝代的文化剪影,这个朝代的文化如斯:社会堕落,官场腐败,人心浮躁,苛内媚外,了无自信。。。又何必苛求于本朝建筑?

回复

2014-01-29

中国特色 这种情况在各个行业均有体现a

回复

2014-01-22

这又是一个人有多大胆楼有多奇葩的时代,所幸的是,相比起五十多年前那场关于大屋顶的批判,今天有了更理性的批判者们和更宽容的舆论空间。

回复

2014-01-22

772

回复

2014-01-22

j

回复

2014-01-22

这股歪风早该刹车!中国,中国式建筑,本该为中国人热衷和追求的!地域、风俗、气候、民族等众多因素导致了中国建筑的特质,就像人种一样!向西方学习,主要的还是先进的技术,科学的方法,创造性思维,以人为本的社会制度等,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不应简单模仿,或者干脆克隆!那种直接邀请国际著名设计师替代本国设计师,甚至非国际设计师不给上马的做法比比皆是!的确到了该反思、商榷、厘清、重塑的关键时刻!作为非专业人士的大众也早已看到建筑界的低俗、粗燥、劣质和奢靡,业界如此的反思和呐喊实在是太好了!支持!

回复

2014-01-21

从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怎知道现在,不论服装、道路、建筑…都直接与西方一模一样。 听过许多来旅游的外国人说:到处都像脏乱版的西方城市,没有什么可看的! 不是吗,我们就是只会东施效颦。 领导人在国际场合穿了西服,没有了特色。 建筑不是胡来的就都是洋人设计。 我们不是人口大国? 就缺乏人材?

回复

2014-01-21

中国不是创新过度的问题,而是创新依然不足的问题。 最近,各业界一股保守思潮泛起,携威权,学权,话语权力图对创新打压。可以看出,保守力量依然强大,创新人士仍须努力。

回复

2014-01-21

“价值判断失衡、跨文化对话失语、体制和制度建设失范,已成为制约我们建筑设计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这情景可算是世界罕见。”程泰宁感慨说,甚至那些西方最前卫的建筑思想,在中国也被无条件接受,以至一位美国前卫建筑师坦言:“如果在美国,我的设计不可能真的建起来。而在中国,一切都是可能的……这种现象,不可思议,耐人寻味。”

回复

2014-01-21

学学 天安门 人民大会堂 历史博物馆 的建筑

回复

2014-01-20

青岛奥帆基地的建筑都漏水,还各种出租挣钱,种树

回复

2014-01-20

如果这种文化失语、建筑失根的现状不能尽快得到改变,再过三十、五十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基本结束,到那时,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建筑和城市形象来圆‘美丽中国’之梦?建筑作为‘石头书写的史书’,又怎样向我们的后代展示二十一世纪中国崛起的这段历史?

回复

2014-01-20

“这是一个不可理解的荒谬体制。”

回复

2014-01-20

为什么领导的权利那么大?为什么领导可以一个人说了算?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回复

2014-01-20

建築只是發展的一個側面。那些如今被詬病的建築物只是如實記載了國家經歷的起落,作為歷史的一部分,仍然需要珍惜。

回复

2014-01-20

领导不要瞎管

回复

2014-01-20

中国没有自己的核心设计---这是个普遍现象 飞机,坦克,船舶发动机 电站设计图纸 芯片 高端材料 设计院确实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