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乘用车:“我们是全新中国力量”

2013年6月25日,上汽乘用车公司携手550名员工,隆重举行“品鉴自主品牌力量——新荣威550品鉴盛典”活动,并激情组成“550”数字化阵势,汇聚力量,放飞梦想,共同祈福新荣威550大卖。

上汽乘用车的年轻人们正在打造属于中国人的自主品牌。在这里,他们的才能得到尽情施展,更可以从“弯道超车”中体验巨大的成就感。

2013年5月4日晚上,“全新中国力量,全新荣威550”演唱会,当上万人在胸口做出象征“中国力量”的手势时,全场起立沸腾。在上汽乘用车公司也举行了这样的活动,叫“放飞青春,追逐梦想”。

这两个场面都让人激动,因为闪耀的都是年轻人的面孔,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在业界看来,荣威是个年轻品牌,但已经能与合资品牌媲美,同样散发出青春的活力。

从荣威550到350,再从MG6到MG3,以及从W5到950,既有“东韵西律”的审美共识,也有中国语言的独特表达。有人说,这种表达,代表了一种朝气和力量,那就是年轻。如果走近他们,就会发现,他们不仅是年轻,还有担当和追求。

自主品牌工程师的摇篮

作为中国“汽车安全碰撞之父”黄世霖的高徒,王大志清楚地记得,2006年当他博士毕业选择就业方向时,导师希望他为中国自己的汽车干出一番事业来。王大志记住了。

凭王大志清华大学的学历,无论进哪家外资企业都没问题,况且学的又是车辆工程,而且是最为抢手的安全碰撞专业,任何大牌汽车厂家都可以任他挑选。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当时还刚起步的上汽乘用车公司,从一名普通的工程师干起。

“一切从基础开始。”他说,那是一种激情和创业的经历。现在,王大志已成长为汽车碰撞技术领域的专家。

当然,这也与导师的教导有关。导师黄世霖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建立了汽车碰撞实验室,朴素的“产业报国梦”在影响他的莘莘学子们。

这位70后的年轻人给人的印象是稳健。一口标准的北方话带有一股书卷气。他说,选择上汽是慎重的,吸引他的还是企业的理念。

在王大志心目中,上汽是个有担当的汽车集团。干自主品牌什么也不缺,缺的是人才和技术,而国内的很多合资企业,什么都不缺,缺的是干活的人。像他这样的人才要想学有所用,发挥专长,只有到自主车企才能找到发展的空间,施展才能。

这是实话,也是实情。他的体会是,由他参与和见证的“安全工程与虚拟技术实验室”,经过多年努力和建设,现在已经排在国内同行的前面,不仅在硬件设施上不比合资车企差,就连技术应用和基础研究都不可小觑。他刚来时,条件和设施都很艰苦,在技术领域还要听英国团队的指令或指导,现在已完全可以与他们对话并商讨。

“这都是干出来的,”王大志说,“我们的实验室不算豪华,但是最实用,能够应对十年二十年后技术发展的需要。”这位年轻工程师胸有成竹地说:“我们现在对标的是超越合资品牌的国外本土企业。”

如今,身为高级工程师的王大志已经成为负责管理一个部门的总监,担当大任。当王大志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脚印时,那种与上汽乘用车共成长的自豪感油然升起。业内专家说,上汽乘用车最值得期待的是,这里将会诞生一批专家型的汽车业人才。像王大志这样由自己培养的高端技术人员才是自主品牌赖以发展的依靠。故有人说,安研路201号,注定会成为民族汽车工业工程师的摇篮。

中国设计师处于主导地位

来到上汽乘用车,邵景峰找到了手脚放开的轻松和自由感觉。

这位曾经在合资企业干了12年汽车设计的设计师深有感触地说,干自主与干合资最大的不同是,一个有存在感,一个是被雇用,一个是有成就感的快乐,一个是被压抑的郁闷。

“我是在汽车设计方面都趋于成熟的背景下离开合资企业的,目的就是想为中国人设计自己的车。”邵景峰说,尽管合资企业有较好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但很难有事业有成的快乐。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当他设计的一款车型获得好评时,与他搭档的老外却受到外方处罚。原因是他“泄露了太多”。这极大地刺激了邵景峰的自尊。

去年底,由邵景峰带领的设计团队设计的一款汽车设计作品Mobiliant参加2013年洛杉矶设计挑战赛荣获冠军。而众多世界汽车巨头都参加未果。当时邵景峰还在出差,当有人告诉他这个喜讯时,他并不感到惊讶。他认为在创意方面,中国人已占有很大的优势。

提到获奖作品,邵景峰介绍,这款以“仿生与机动性2025”为主题的设计,要求设计师将仿生科技巧妙地应用在车辆设计中,提出能够缓解拥堵、污染等问题的未来交通解决方案。他说,这里不仅有东方智慧,还有科技运用,是对当代设计文化的解读。

“如今,中方设计的权威性已经确立,处于主导地位。”邵景峰说,这是凭能力、用事实说话。现在英国设计团队也承认,中方的设计不可低估,并且很尊重中方提出的设计方案。

“我们的硬件设施和工作环境是一流的。”邵景峰作为上汽乘用车设计总监,他很自信地说,“这里才是中国汽车设计师施展抱负实现心中梦想的地方。”

参观过上汽研发中心的人相信,上汽投入巨资兴建的研发基地,不仅是上汽干好自主品牌的物质保证,而且是对历史的承诺。体现在汽车造型设计上最为直接的表达,就是具有国际品位的中国汽车面向全球和世界。邵景峰说,“荣威设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DNA,有了自己的谱系和基因,并且有清晰的识别度和文化支撑。”

这是个自主品牌汽车由制造走向设计的转折性时代。邵景峰说,他赶上了好时机,设计将会带来自主品牌的一场革命。

外行也能成内行

冷宏祥,从一名普通的电气工程师成长为掌握新能源高端技术的专家,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与新能源汽车结缘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说,个人的成就感来自好的平台。

“弯道超车”是汽车行业曾经一度非常流行的“行话”,尽管现在提的人不多了,但冷宏祥还是很认同。至少他看到这些年上汽的决策和行动有先见之明,他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上汽的新能源汽车在自主品牌车企中较早地实现了电动车和混合动力的商品化生产,并走向市场。冷宏祥说,从世博会新能源汽车示范到走向市场化的电动车的投放,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商品化,足以证明上汽的“弯道超车”决策是对的,尤其是在响应国家低排放和零排放方面,上汽走在了同行的前面。

这是一个完全由外行转为内行的励志故事。冷宏祥刚来上汽乘用车就接触新能源汽车,当时条件异常艰苦,懂这方面专业的人员稀缺,他也是一位新成员。在他的印象中,上汽完全是从零开始,点滴积累,由浅入深地探索。

提到新能源汽车都觉得迷茫,冷宏祥却越走越坚定,目标越来越清楚。他说,新技术总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等待攻克,挫折和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信心。

就混动技术而言,难度最大的就是电控、集控和电池。冷宏祥就是专攻前两项。他说,目前上汽基本掌握了这两项核心技术,并处于领先地位。他强调,他们现在不是在做示范,而是在做产品,是在当作一项事业在推进。看到上汽的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能在路上跑,有人买,这对于从事这项研发工作的人,心里就开心,就会有成就感。

年过四十的冷宏祥过早地“谢顶”了。由一名普通工程师成长为管理120人的部门领导,他依然保持着事必躬亲的习惯,总是忙碌。即便是找到他,连说几句话都没时间。

冷宏祥说,感触最深的就是,在上汽乘用车工作很多东西都是按照自己的经验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任何一个东西都要花时间去研究、去验证。

上汽乘用车负责员工培训的一位经理介绍,像冷宏祥这样痴迷于技术研究的人可以找出一大批,他们几乎把自己的精力都扑到了工作上,崇尚技术业已成为职业的渴求、价值体现的阶梯。

当事业转化为一种人生价值时,人的潜能就会被激发,产生难以估量的能量。所以,有人说,在上汽稳健发展与文化孕育下,不用多久将走出一批术有专攻的专家,他们或就是振兴民族工业的全新中国力量。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