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坐标·迷局】地方债:最大风险在于不透明

审计结果显示,截止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债合计17.9万亿,较上次审计结果2010年6月末的数据10.7万亿高了7.2万亿。地方债的症结在于,既然大门不开,那就只有跳窗户、走后门。大量地方债处于隐秘状态,且源源不断产生,要想控制风险,则必须将之纳入正规程序,暴露于阳光下。

责任编辑:肖华 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徐庭芳 王谦秋

截至2010年末,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2010年全年GDP的四分之一。 (CFP/图)

既然大门不开,那就只有跳窗户、走后门。地方债的症结正在于此,大量地方债处于隐秘状态,且源源不断产生,要想控制风险,则必须将之纳入正规程序,暴露于阳光下。 

在2013年12月1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防范地方债务风险被列为2014年工作重点,在六项主要任务中,位列第三。

会议中首次提出要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

此前,中央高层多次在不同场合释放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可控的信号,例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曾在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中国正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序规范和化解,“可以有把握地说,总体是安全可控的”。

那么,地方债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国家审计署2013年8月曾启动对地方债务的第二次全面摸底,审计范围前所未有地扩大到包括乡镇在内的五级政府,涉及73万个项目,245万笔债务。

一位中部省份的财政系统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这一次重点审计2011年以来新增的债务,审计人员还从银行和发改委调取数据加以核实,而国有控股企业的债务也纳入被查之列。

2010年底至2013年6月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增长年均增长率19.97%,省、市、县增速分别约为14%、17%、27%,其中县级增速明显。

2013年12月30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最新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审计结果显示,截止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负债20.6万亿,负有担保责任的2.9万亿,负有一定救助责任的6.7万亿。

其中,对于备受关注的地方政府负债,负有偿还责任的10.9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3)


回复

2014-01-14

利益驱动,不管什么渠道来的钱,有一大块蛋糕让贪官切走了。

回复

2014-01-14

所谓调控,实质就是将债务转移。

6062610726
回复

6062610726

2014-01-13

今天可以发表评论了吧? 不知为何前两天都不能评论!

回复

2014-01-13

债务会让百姓来买单,国内物价在上涨。

maikexwg
回复

maikexwg

2014-01-13

黑不见底

回复

2014-01-13

2014-01-09

我表示太多的专业术语,看的不是很懂,相信也不是给我们这类人来看的,不过,我看到了一个点,那就是,中央有决心让地方财政更加透明化,进一步控制房地产,但是我担忧的是,地方政府到哪里去弄钱?

回复

2014-01-13

填空题 地方债务要转嫁给______?(三个字)

回复

2014-01-13

嗯嗯

回复

2014-01-13

地方债务问题

回复

2014-01-10

谁说地方政府债务不透明?地方官员们个个心知肚明,可能他们人人心中都有一本账。至于收入与支出的账本总还是有一个的,这一任借下一任还都是常态。那些用各种方式搞来的钱,一部分钱用在“地上”一部分钱用在“地下”。至于拆了建、建了拆的折腾一番,GDP就又增加了许多。谁都知道钞票发多了就会发生通货膨胀,可通货膨胀都是由全体民众埋单的,这与官员们的“乌纱帽”没有多大关系。因为老百姓没有权力给这些官员们“戴帽帽”。

回复

2014-01-10

其实整个国家的黑暗、腐败、不公平、反道德,何尝不源于“不透明”!以党治国,一党独大,党又成了做坏事的擋箭牌。 反对他变成反对党,反对国…

 鸣一鸣
回复

鸣一鸣

2014-01-09

由于地方债从筹集到开支从来都是不公开的,想必大多数来自国有商业银行。不能否认有不少地方债用在公共建设上的政绩工程上,也有不少地主债用在些既得利益群体身上。

回复

2014-01-09

我表示太多的专业术语,看的不是很懂,相信也不是给我们这类人来看的,不过,我看到了一个点,那就是,中央有决心让地方财政更加透明化,进一步控制房地产,但是我担忧的是,地方政府到哪里去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