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去哪儿·北京】“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食品监管系统的食堂伙食
没有特供,只能从批发市场采购,只有稀疏五菜,也吃问题水饺,也苦恼物价上涨,这就是中国最高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食堂。
责任编辑:何海宁 曹海东 朱红军 助理编辑 袁端端 数据统计 汪韬
(何籽 曾子颖/图)
没有特供,只能从批发市场采购,只有稀疏五菜,也吃问题水饺,也苦恼物价上涨,这就是中国最高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食堂。
食堂临时搭建,饭桌临时拼凑,打卤面为主,这就是第一个印发省食药监局“三定”方案,第一个完成省食药监局组建挂牌的甘肃省食药监局的食堂。
作为长期报道食品安全的记者,我的梦想是办一份《吃货指南》。诸如地沟油该怎样辨别,奶粉买啥牌子,大米吃哪个地方产的。在“吃什么”已成天问的时代,那是相当好卖。
问题是:权威信息从哪儿来?食品安全的监管机构掌握这些情况和数据,可他们不主动公开。好在国内有近百万食品安全监管者,2013年,我利用职务之便找他们蹭工作餐——饭桌是讨论食品安全问题的理想之地,更重要的是能知道食品安全监管者在吃什么。
我首先潜入的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简称食药总局)的食堂。2013年年初机构改革之后,中国食品安全除了农产品养殖种植外,凡是涉及生产、流通、餐饮环节的问题,今后都归这个机构管。
部委食堂在江湖上一直以“保供应、保安全”著称。比如某个跟食品监管不大相关但拥有检测技术的政府部门,其食堂黑板上就这样写道,“今日菜品已检测,农药残留不超标。”更何况食药监管的主要机构。
但真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