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注气候——中国气候及其文化影响(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诞生一方居住文化。中国建筑、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称为世界上三大建筑体系。多样的气候条件,多样的建筑材料,多样的民族传统文化,决定了我国丰富多样的民居建筑形式。

三、南床北炕、南敞北闭、“春捂”和“阴暑”(居住文化)

在古代,老百姓最企盼的一件事,就是“安居乐业”。有了安居,才能乐业;有了乐业,生活才能稳定有靠。民谚“成家立业”也是“成家”在“立业”之先。所以民谚又说,“民以食为天,人以居为地”。总之,“居”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所。

其实,安居并不简单,并非有居都能安。因为我们国家气候多种多样,不适应当地气候的“居”,便“安不好”,甚至“安不了”。到了现代,虽然已经能够人工控制室内温湿度,但气候对建筑设计和室内小气候的影响,仍是十分重要。

所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诞生一方居住文化。中国建筑、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称为世界上三大建筑体系。

从口袋房到竹楼——南暖北寒气候对民居的影响

多样的气候条件,多样的建筑材料,多样的民族传统文化,决定了我国丰富多样的民居建筑形式。

东北口袋房

这是我国东北满族最常见的传统民居,适应我国最严寒的气候。一般并列三间,但只有中间(堂屋)向外开门,与室外相通。两侧为卧室。为了提高取暖效果,房屋一般比较矮小密闭,过去甚至还有室内地面低于室外,以利用地温保暖。

1995年11月,我作为科学顾问随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到号称“北极村”的黑龙江漠河拍摄气象专集。冯村长家就是比较高级的典型口袋式民居,几乎全木结构(因此又称木格楞房),号称百年不坏。居家主要用堂屋中两侧的火灶取暖,火灶的灶膛与堂屋两侧的火墙及两侧卧室中的火炕相连。平时做饭、烧水、熬猪食,同时也就是在烧火墙和烧炕取暖。火墙和炕道都是用砖砌成的空心体。为减少门窗的热量损失,门窗都做成双层的(外窗上还要蒙上透明塑料膜保暖)。双层门窗间相隔约1米之多,所以两层窗户间的窗台上放了多盆绢花。进门后要先关外门,再开内门。一旦让冷空气直入,室内立刻会生起半屋子云雾来。房子的外墙用横排粗方木,外糊泥土,隔热性能良好。屋顶则主要靠约40公分厚(压实后)的木屑保暖。

至于为什么叫口袋房,我没有查到出处。但我想,可能一无非是形容其小,小如口袋;二是像衣服一样,左一个口袋,右一个口袋。不过,1964年-1965年“四清”运动中,我在辽宁省农村看到的,那里比较贫困的农户,“两个口袋”都简化成了“一个口袋”。为了提高取暖效果,房屋也更加矮小紧凑。

但到了南方,冬季比较温暖,气候又多雨潮湿,不能也无需像北方用炕睡觉兼取暖,而是以床代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