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素质教育:名不正,言不顺,行不通

不要说“素质”,即便是“能力”,一半以上来自天赋。过于强调后天,有轻视主体间差异的危险倾向。事实上中国当代教育的问题不是消极,而是过分积极的教育观。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王颖

(向春/图)

时下指示中国教育出路频次最高的词汇当推“素质教育”。笔者以为这词汇荒谬绝伦。我们对它的解析分为两步,先是语义,后是实践。

语义变化的轨迹

“素”字在《辞源》中可以找到五重意思:1.白色生绢;2.白色;3.空;4.朴素,纯洁;5.始,本。

“质”字在《词源》中有以下主要意思:1.抵押;2.留作保证的人;3.盟约;4.交易契卷;5.诚信,真实;6.本体;7.秉性;8.质朴。

《论语·雍也》篇言:“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杨伯峻的译文是:“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宫崎市定对其中“史”的解释是:“在编写天子、诸侯的语录时,不能只抄录原话,而必须加以修饰。写这样文章的人就是‘史’。”(宫崎市定,1959)鉴此,“质”译作“本体、本色”可能好于“朴实”,即“本色多于文采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本体未免虚浮”。

“素质”一词在《词源》中的解释是:1.白色质地;2.犹本质。笔者以为,释为“本色质地”更恰当。本色与白色在生绢身上刚巧一致,但“素”的本意应该是“本色”,即未染色,而非白色;因为“素”表示的是染色前的状态。

《词源》给出了“素”与“质”的语义演变轨迹:从“本色生绢”延伸到“白”、“空”、“始、本”;从一个具体的“抵押物”延伸到“本体”、“秉性”。

“素质”一词在《辞海》(1979)中的定义是:

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的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

2003年出版的《心理学大辞典》对素质的解释是:

亦称“禀赋”、“天资”、“天赋”。个体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征,感觉器官、运动器官、身体的结构和机能特征等。研究认为,可能包括脑和感觉器官的微观结构,大脑皮层细胞群的配置、神经细胞层的结构、神经类型特征等。主要由遗传决定,亦受胎儿期母体内外环境的影响。关于其与能力的关系有两种假设:一是把素质与脑和感官的微观结构相联系,认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71)


回复

2015-03-14

回复

2014-01-26

所谓的上层阶级都是渣滓包括相当数量的领导干部思想文化唯利自私腐败,导致中国成了官僚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是公正第一,和谐第一,而不是什么让他们及他们的后代富裕,大忽悠!!!!可恨!!!!

回复

2014-01-16

教育不能成为象牙塔,应该与社会需求接轨。

回复

2014-01-09

原来是节选 那就是编辑的能力有限

2014-01-05

太目空一切、狂妄自大了!!!本文选自作者新著《吾国教育病理》,去通读一下吧

回复

2014-01-09

中国教育制度需要 改革.......

回复

2014-01-08

e

回复

2014-01-08

郑教授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 第一,教育不是军备竞赛。军竞是对他国的威慑,而教育是为了把人口变成人力,人才,尖端人才;促进国 家的持续发展。我永远支持精英教育! 第二,当下迫切的问题是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城乡严重不均衡!而不是要把“潜在的的考生疏导出去”,这样的说法有“既得利益”垄断教育资源的嫌疑! 第三,当下中国改革开放30余载,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如果把高考这条路堵上,呵呵,无数的黄巢要“满城尽带黄金甲”了。 最后,提醒广大读者不要迷信这些教授!不要盲从!

回复

2014-01-07

断章取义的宣传太多了,无语泪奔,害了多少青年,让更多的人迷失在这个无良的氛围里。

回复

2014-01-07

深表同感,批评中肯,好文章更要好读啊

2014-01-03

标题说得在理,不过北大教授写的文章也不过如此,看起来跟我们大学时候东拼西凑写的论文差不多: 1.开头释义过长,班一大堆文献资料来解释意思。最终解释出来的结果是:素质教育“名不正、言不顺”。可是您这篇文章,字数才5000不到,而释义占了3000多,这个篇幅是不是太大了?; 2.上下文衔接不好,上文花了3000多字释义,过半的篇幅去解释素质应是注重天赋的,而下文却半毛钱都没提到“素质教育实践”与上文释义的“素质”的矛盾所在。而是直接揭全能教育的丑,敢情问一下,连中学生都会扣题,难道您老连扣题都不懂? 标题挺精彩的,但是看起来看的人窝火啊!就您这功底,莫非您是研究数学的教授跑来写文学的文章了不成?

回复

2014-01-07

文章有思想有内涵,观点很犀利,就是长篇大论看起来很费时。

回复

2014-01-06

教育生态的失衡乃是社会生态失衡的写照,社会生态的失衡是体制生态的失衡,最后是民族信仰的缺失。

回复

2014-01-06

当今的中小学教育的确是军备竞争,这是众所周知的,我赞成作者的观点。但能改革吗?

回复

2014-01-05

只是节选,应该是编辑选得不当吧。

2014-01-03

标题说得在理,不过北大教授写的文章也不过如此,看起来跟我们大学时候东拼西凑写的论文差不多: 1.开头释义过长,班一大堆文献资料来解释意思。最终解释出来的结果是:素质教育“名不正、言不顺”。可是您这篇文章,字数才5000不到,而释义占了3000多,这个篇幅是不是太大了?; 2.上下文衔接不好,上文花了3000多字释义,过半的篇幅去解释素质应是注重天赋的,而下文却半毛钱都没提到“素质教育实践”与上文释义的“素质”的矛盾所在。而是直接揭全能教育的丑,敢情问一下,连中学生都会扣题,难道您老连扣题都不懂? 标题挺精彩的,但是看起来看的人窝火啊!就您这功底,莫非您是研究数学的教授跑来写文学的文章了不成?

回复

2014-01-05

我理解的素质教育:一、先承认学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然后帮助其成长,不是强迫其成长;二、找到影响人一生发展中最基本的因素,去培养,是打基础,不是要成果。即:素质教育应该是求因的教育,有因才会有果,但我们目前的教育变成了求“果”的教育,经常出现教育的本末倒置。

回复

2014-01-05

太目空一切、狂妄自大了!!!本文选自作者新著《吾国教育病理》,去通读一下吧

2014-01-03

标题说得在理,不过北大教授写的文章也不过如此,看起来跟我们大学时候东拼西凑写的论文差不多: 1.开头释义过长,班一大堆文献资料来解释意思。最终解释出来的结果是:素质教育“名不正、言不顺”。可是您这篇文章,字数才5000不到,而释义占了3000多,这个篇幅是不是太大了?; 2.上下文衔接不好,上文花了3000多字释义,过半的篇幅去解释素质应是注重天赋的,而下文却半毛钱都没提到“素质教育实践”与上文释义的“素质”的矛盾所在。而是直接揭全能教育的丑,敢情问一下,连中学生都会扣题,难道您老连扣题都不懂? 标题挺精彩的,但是看起来看的人窝火啊!就您这功底,莫非您是研究数学的教授跑来写文学的文章了不成?

回复

2014-01-04

国家如果很好的保护每一个人公平竞争的权力,人民就会保护,保护每个人公平权利的制度

1542558641

2014-01-02

老师好!

回复

2014-01-04

你说的太好了,雄狮是最厉害的陆地野兽,如果互相迫害残暴可以的话,那还不如回到过罗马的斗兽场好了。

2014-01-03

最重要的是爱的培养,怎么爱别人,爱一切美好的。我们的教育,政治方面是仇恨教育,实用方面是工具化的生产过程,谁也解决不了,大方向,大环境决定的。

回复

2014-01-04

一个结好果子的树-----肯定是一颗优良的果树。清新的空气不用去讨论污浊

回复

2014-01-04

看了大伙的评论,挺有意思的,我看完文章后,也想到了一个点: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感兴趣的就去做,不感兴趣的就不去做呢? 反正我决定看第二遍,但是第二遍我绝对不看前面的咬文嚼字了,看的烦躁。

回复

2014-01-04

每天就怕看老师的短信! 军备竞赛与分流是笔者的两个关键词,其一是诊断,其二为药方。它们与素质教育的分歧在哪里?教育沦为应试,乃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