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四海】从巴黎小书摊看城管

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些铁皮做成的小书摊以如此简陋的身躯,却无所顾忌地匍匐在终日流淌的塞纳河畔,与周围环境形成如此强烈的反差,却又如此和谐地厮守在一起。来这里的游客虽然不如巴黎其他著名景区来得多,可这些小书摊在巴黎人心目中的地位一点也不亚于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李兴丽

小书摊是巴黎最动人的人文景观之一,数数你我所在城市的人文景观?

那回去巴黎之前,友人告诉我,你一定得去看看塞纳河畔的小书摊。于是,在到了巴黎的第二天一大早,我便独自一人带着地图一路走到塞纳河畔。

我发现,河的两岸一字排开许多小书摊,从圣米谢尔桥开始,一直到卢浮宫前面的米鲁塞尔桥,视线所及,真是叹为观止。老实说,我没想到塞纳河畔竟会如此简陋、寒碜,这里有点像国内小摊贩随时“走鬼”的小地摊,你甚至无法与想象中的塞纳河、卢浮宫以及巴黎圣母院等景观联系在一起。

其实,这里的小书摊只不过是巴黎市民用来交易旧书报、杂志、邮票、明信片等一类印刷品的地摊,它们大都是做成两米见长,深黑色或墨绿色的大铁箱,这些铁箱子只是用极简单的方法固定在河两岸的护栏上,只要打开箱子稍加整理,就成了一排排的书架。摊主平时并不是每天都开门售书的,他们大都是在节假日或游客多的日子才来的,平时甚至会觉得有点冷清,据说还真有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8)


建安风骨28
回复

建安风骨28

2014-07-07

以后若去法国,定要去这些小书摊逛逛。

回复

2014-01-08

人家摆摊,摆的是悠游闲适,没有利欲熏心,没有急功近利,自然让人神清气爽。这是鸡叫和鹅叫的区别。

回复

2014-01-07

从中国城管看中国

回复

2014-01-06

景观。视觉、功能与人文。

回复

2014-01-02

以小见大,每个城市都有其内涵的各种表达,关乎人文、地理、生活小调。可是,那些你或许会遗忘的东西,本身就有其价值所在,并且给这个奢靡浮华的社会带来心灵的洗礼跟冲击,以致让我们难以忘怀!

回复

2014-01-01

最重要的不是接受文化存在的形式,而是保留文化内涵表现的介质。不在于一定要保留摊位或者小贩,只是大多数人是因为看见而记得,却不是因为记得才去寻找,这才让保留形式成为一种必要。试想,如果每个人都能记得这种文化,又何必追求是否有摊位占地呢?

回复

2013-12-29

今年在深圳见到了小时候经常遇到的流动理发师,骑着自行车,带着洗发的支架在小区的门口为老人,小孩理发很温馨的画面,可是在很多城市都见不到了,甚至在很多农村也见不到了,这也许不能代表某种文化,仅仅代表我们这一代的记忆吧。

回复

2013-12-29

许多人经常提及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国外的朋友来到中国的大城市,在惊叹高楼大厦处处耸立的同时,却也总是加一句“这个城市没有自己的灵魂”的评论。而城市独特的所在并不在于整齐划一的高楼大厦,而在于各种细微之处。街头贩卖的东西大多时候总能体现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特点。烤羊肉摊,羊杂碎,特色糕点的摊子不常在南方的街上看到,而是仅仅属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想象一下,如果这些摊子被取缔了,在中国所有的街道看起来都一样“干净整洁”了,难道就是我们国人想要的“中国特色”吗?

回复

2013-12-29

许多人经常提及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国外的朋友来到中国的大城市,在惊叹高楼大厦处处耸立的同时,却也总是加一句“这个城市没有自己的灵魂”的评论。而城市独特的所在并不在于整齐划一的高楼大厦,而在于各种细微之处。街头贩卖的东西大多时候总能体现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特点。烤羊肉摊,羊杂碎,特色糕点的摊子不常在南方的街上看到,而是仅仅属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想象一下,如果这些摊子被取缔了,在中国所有的街道看起来都一样“干净整洁”了,难道就是我们国人想要的“中国特色”吗?

回复

2013-12-28

经济的加速发展已经导致道与德来不及沉淀。在物质把精神甩开了三条街之后,我们能看到的只能是各种嘲笑和无奈。龟兔赛跑的另一面也需要我们深刻理解:经济发展是一只兔子,但不应该把精神文明建设撇在身后,齐头并进才能双赢。

回复

2013-12-28

回复

2013-12-27

国外是人性管理,中国是没有人性的清除。街贩走卒自古有之,没有比现在的中国政府更没有人性的了。

回复

2013-12-27

这个也难说,如果中国没了城管,社会会有很多小摊,到时城市交通更堵塞,社会混乱不堪,现在有城管城市缺少人文关怀,让社会底层人士不知如何生存。

回复

2013-12-25

地是一样的地,只是人不同罢了

回复

2013-12-25

我们的政府读书吗?他们写那些套话用得着读书吗?

回复

2013-12-24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的祖居地-台山市的水步镇,有一段穿越市镇的省级公路-台鹤公路,自公路旁建越一农贸市场后,人们就自发地在公路两旁摆卖形成了集市,从天亮至夜深热闹繁盛异常,不免影响车辆通行。于是有关部门在其西侧十来廿米的地方另辟公路绕行,保留了这马路市集,任由人们自由摆卖。当地政府似乎无钱养城管,也根本不须要城管,地方工商反而每天从马路小贩那里收取到不少摊位费,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这一举多得的善行,为何中国大陆其它地方却学不来呢!

回复

2013-12-24

建议这位社长去北京潘家园看看,也是一排排铁皮箱。。。“摊主平时并不是每天都开门售书的,他们大都是在节假日或游客多的日子才来的”潘家园不也这样吗? 他们搬到了户外而已,外国的月亮就是圆哈。 他们也建设也“破坏”,但那时多少年前的事儿了,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不能简单的横向比较吧。 最后,这标题是硬凹上去的吗?

回复

2013-12-24

想念合肥的徽风书报亭~只是,现在城市里,那些小小的书摊,似乎只是盗版书的集合地,亲之远之,何去何从?

回复

2013-12-24

为什么老百姓一直在呼吁撤销城管但一直没有动静,反而城管甚嚣尘上? 政府为什么不能为人民服务,而要和人民做对?

回复

2013-12-23

夜市,小时候老爹带着我逛过一次夜市,一条延伸着向前两边点着一盏盏昏黄路灯的阔马路,两边是旧书摊,古玩意,小吃还有热闹的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