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把脉】类比是一种怎样的“说理”

《大清相国》成为又一本因领导人推荐而洛阳纸贵的著作,据称该书由于讲述铁腕治吏的故事而对当今的干部整风有“现实”借鉴意义。这令人想起不久前走红过一阵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用大清国或是18世纪法国的事情来引起联想,借以思考当下问题,这如果有说理功能的话,无非是类比说理。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李兴丽

运用类比,能产生很好的修辞效果,但好的修辞效果不等于好的说理

有报道说,《大清相国》成为又一本因领导人推荐而洛阳纸贵的著作。据称,该书由于讲述铁腕治吏的故事而对当今的干部整风有“现实”借鉴意义。这令人想起还不太久之前,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也是因为领导人推荐而走红过一阵。有学者总结托氏著作的“现实意义”,其中重要的两条是,第一,旧制度最大的弊端是统治者的腐败,这种腐败没有带来经济的凋敝,相反却促成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然而也正是这种繁荣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第二,旧制度统治者的腐败主要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没落。统治阶级失去了它过去的社会管理职能,脱离了人民,它所造成的社会不平等成为引发法国大革命的根本原因。

用大清国的或是18世纪法国的事情来引起联想,借以思考当下问题的解决之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6)


回复

2014-02-09

日本首相以二战前英德关系类比日中关系,是谬论。请徐先生从说理角度评析一下?

回复

2014-01-08

有时候一句话貌似很有道理,但是细加分析就会发现其实很多地方都很牵强。

回复

2014-01-04

说得很对,类比是演说用的,是辩论用的,如果类比可以提供根据,那么法律案例也不需要了。

回复

2014-01-04

为封建王权铺路.铁腕形成后倒霉的是广大劳动人民.以后看见领导要跪着叫好

回复

2013-12-29

不知道说了什么

回复

2013-12-29

有道理

回复

2013-12-27

1,非常感谢您。您在号称“永远再见”之后,还来此留言,真让人感动。祝您新年快乐! 2,请您具体说说此文的问题。您这样做,相信除了没有水平的编辑会直接受益,其他网友也会有兴趣在此看到您的真知灼见,相信您的留言会有助于提升其他人的眼力,我也会第一时间将您有分量的意见建议转给作者。再次感谢!

2013-12-25

编辑实在没有水平,刊发这样的文字浪费读者时间与眼力。

回复

2013-12-25

有道理 支持

回复

2013-12-25

编辑实在没有水平,刊发这样的文字浪费读者时间与眼力。

回复

2013-12-25

 “如果《民主与法制》披露的问题属实,鄂前旗法院怎么可以在曝光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就找其他媒体公开做形象宣传呢?这不是混淆视听吗?”有网友质疑道。   更有网友一针见血:“鄂前旗法院要是没有《民主与法制》披露的问题,完全可以启动司法程序啊,为什么要急着做正面宣传报道呢?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更多的网友将矛头指向了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机关。有网友提出:“鄂前旗法院的问题早在两年前就已经遭到网友热议,这些年监督部门都哪儿去了?”“退一步讲,别的违法行为先不说,就法官接受当事人请吃请喝这种最明显不过的违法违纪行为,纪检部门怎么都视而不见?”有网友感到义愤填膺。   据了解,早在2008年,鄂前旗法院开始置身于舆论漩涡中时,纪检监察部门就已经着手调查此事,然而至今却没有公布调查结果,自然也就没有人受到纪律处分。检察机关也曾经接到过群众举报,反映鄂前旗人民法院院长及法官在新宇化工有限公司资产清算过程中,涉嫌接受贿赂、滥用职权等违法行为,但是在介入调查后最终也不了了之。   2009年12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提出:要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维护社会全面和谐稳定。对于法院来讲,公正廉洁执法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一家法院不能将公正廉洁执法这项重点工作结合到实际的办案中去,不能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即使做再多的正面形象宣传,也无法提升法院的形象。相反,长此以往,司法的权威大打折扣不说,法律的公信力也就荡然无存

回复

2013-12-25

 “如果《民主与法制》披露的问题属实,鄂前旗法院怎么可以在曝光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就找其他媒体公开做形象宣传呢?这不是混淆视听吗?”有网友质疑道。   更有网友一针见血:“鄂前旗法院要是没有《民主与法制》披露的问题,完全可以启动司法程序啊,为什么要急着做正面宣传报道呢?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更多的网友将矛头指向了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机关。有网友提出:“鄂前旗法院的问题早在两年前就已经遭到网友热议,这些年监督部门都哪儿去了?”“退一步讲,别的违法行为先不说,就法官接受当事人请吃请喝这种最明显不过的违法违纪行为,纪检部门怎么都视而不见?”有网友感到义愤填膺。   据了解,早在2008年,鄂前旗法院开始置身于舆论漩涡中时,纪检监察部门就已经着手调查此事,然而至今却没有公布调查结果,自然也就没有人受到纪律处分。检察机关也曾经接到过群众举报,反映鄂前旗人民法院院长及法官在新宇化工有限公司资产清算过程中,涉嫌接受贿赂、滥用职权等违法行为,但是在介入调查后最终也不了了之。   2009年12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提出:要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维护社会全面和谐稳定。对于法院来讲,公正廉洁执法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一家法院不能将公正廉洁执法这项重点工作结合到实际的办案中去,不能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即使做再多的正面形象宣传,也无法提升法院的形象。相反,长此以往,司法的权威大打折扣不说,法律的公信力也就荡然无存

philory
回复

philory

2013-12-24

建议还是先看看《旧制度与大革命》之后再说吧,否则不知谁更为非理性了。

ljgc0322

2013-12-23

个人认为,“类比”处于理性与感性之间,“类比”所产生的联想是基于人类的感性,他可以为理性提供灵感,但是本质上来说她是非理性的,所以很容易成为反理性的东西!而针对于一个独裁专制的国家,独裁本身就是反理性的,它们所做的什么类比,除了反理性加上暴力恐怖威胁之外我看不到还有什么!让人们去联想法国大革命,其实跟恐怖分子让人家去联想9.11,绑匪让家属去联想撕票一样!

philory
回复

philory

2013-12-24

正解!

2013-12-24

看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南斯拉夫副总统米洛凡.德尔拉斯写的《新阶级》一书(目前该书在国家图书馆有复印本卖,价格约60元)彻底弄清楚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苏联与东欧集团的崩溃解体的根本原因。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由于权力的膨胀和毫无权力制衡机制而必然产生的权力腐败,成为一个完全脱离了人民群众而只顾极少数人利益的新的特权阶级,最终被国内民众唾弃而逐步走向崩溃。苏联、东欧集团的崩溃解体为该书做了最好的注解。俄罗斯人不暇自哀而它国人哀之,它国人哀之而不鉴之,社会问题积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积重难返,遂成枯落之势而无力回天。

回复

2013-12-24

借古鉴今本来平常,会不会用看个人水平,别扯的好像别人有什么险恶用心似的。

回复

2013-12-24

看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南斯拉夫副总统米洛凡.德尔拉斯写的《新阶级》一书(目前该书在国家图书馆有复印本卖,价格约60元)彻底弄清楚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苏联与东欧集团的崩溃解体的根本原因。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由于权力的膨胀和毫无权力制衡机制而必然产生的权力腐败,成为一个完全脱离了人民群众而只顾极少数人利益的新的特权阶级,最终被国内民众唾弃而逐步走向崩溃。苏联、东欧集团的崩溃解体为该书做了最好的注解。俄罗斯人不暇自哀而它国人哀之,它国人哀之而不鉴之,社会问题积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积重难返,遂成枯落之势而无力回天。

 鸣一鸣
回复

鸣一鸣

2013-12-23

《大清相国》和《旧制度与大革命》都是历史,而且是几百年前的历史。在古纸堆里寻找类比,能解决中国当下的问题吗?当下不是有一句流行的俗语吗,“时代不同了,观念要转变。”

 鸣一鸣
回复

鸣一鸣

2013-12-23

《大清相国》和《旧制度与大革命》都是历史,而且是几百年前的历史。在古纸堆里寻找类比,能解决中国当下的问题吗?当下不是有一句流行的俗语吗,“时代不同了,观念要转变。”

 鸣一鸣
回复

鸣一鸣

2013-12-23

《大清相国》和《旧制度与大革命》都是历史,而且是几百年前的历史。在古纸堆里寻找类比,能解决中国当下的问题吗?当下不是有一句流行的俗语吗,“时代不同了,观念要转变。”

ljgc0322
回复

ljgc0322

2013-12-23

个人认为,“类比”处于理性与感性之间,“类比”所产生的联想是基于人类的感性,他可以为理性提供灵感,但是本质上来说她是非理性的,所以很容易成为反理性的东西!而针对于一个独裁专制的国家,独裁本身就是反理性的,它们所做的什么类比,除了反理性加上暴力恐怖威胁之外我看不到还有什么!让人们去联想法国大革命,其实跟恐怖分子让人家去联想9.11,绑匪让家属去联想撕票一样!

philory

2013-12-22

何谓“现代民主法治和官员”?传统和现代,集中于民主,它们之间的区别又是什么,这不也是一种谬误吗?作者能批判地分析,但是类比并非没有任何意义,否则哪来科学和现代性?严格地讲,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吗? 正如作者的引用,思想都不具有永恒正确性,类比“它的可靠性必须经常加以测试”,而不是简单地否认已经理论化的社会科学或尚未理论化的人文学科所提炼总结的一些经验或启示,总比凭空想象要强。

回复

2013-12-23

一直就讨厌所谓的旁征博引,中学时老师总要求作文时要多引用,烦透了,因为根本就记不住哪些人说了哪些话,现在好了,有人颠覆性地在质疑了,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