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方改口,法院照判 一桩毒杀案,223次申诉

今年8月,李锦莲委托律师向最高法院寄出一份新的申诉书,根据律师记录,这是该案的第223次申诉。该案再审,检方意见与律师观点惊人一致。律师朱中道回忆,法官和检察官争论了起来,“法官说,案子判得对不对,不是法院一家的责任。检察官说,你是最后的把关者。”

责任编辑:苏永通 实习生 王胜男

李锦莲说,沈德咏的讲话让他重燃申诉的希望。 (南方周末记者 刘长/图)

李锦莲回忆,同监室“犯人”曾在号子里“审”他,前后开了4次“庭”,还安排了“审判长”、“书记员”。由于不交待“罪行”,他遭遇了“洗冷水澡”、“过独木桥”等体罚。

该案再审,检方意见与律师观点惊人一致。律师朱中道回忆,法官和检察官争论了起来,“法官说,案子判得对不对,不是法院一家的责任。检察官说,你是最后的把关者。”

63岁的江西农民李锦莲还能清晰记起那个早晨——他最接近自由的时刻。

2011年9月14日,这个已入狱13年的死刑犯,带着刑法书籍、手写的申诉材料,和洗冤的期待,迈出南昌监狱大门。狱管让他把行李全带走。“他们说我肯定不会再回来了。”

那天,江西省高级法院按照最高法院指令,再审了他所涉及的投毒杀人案。一向以指控犯罪为己任的检察官,当庭表示李案证据有瑕疵、公安取证有问题。

李锦莲以为翻案在望,没想到,两个月后,“他们又把我送回来了。”法院维持死缓判决。

2013年12月9日,隔着监狱会见室的玻璃墙,李锦莲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了他的申诉之路。今年8月,他委托律师向最高法院寄出一份新的申诉书,根据律师记录,这是该案的第223次申诉。

李锦莲说,最高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于今年5月发表《我们应当如何防范冤假错案》一文,重燃了他早已放弃的希望。狱中的他随身携带着这篇文章的复印件,“一有时间就看,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桂花奶糖

即便时隔15年,每次提到“糖”字,李锦莲脸上仍会划过一丝苦楚。

1998年10月9日下午,江西省遂川县横岭乡茂园村的一条乡间小道,两名小孩捡到了4颗桂花奶糖,分食之后双双中毒死亡。法医鉴定出死者体内有毒鼠强成分。警方排除路人不小心遗落,怀疑是人为投毒。

翌日,遂川县警方用一个小时完成了现场勘查和“破案&r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