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郭敬明
17岁时,郭敬明从杂志上看来一句话:“用企业家的身份经营艺术”,后来他自我分割为两半:“写作、拍电影时我是艺术家的状态,创作完之后,怎么卖它,就是商人的状态。”郭敬明的“商人状态”大获成功,前两部《小时代》,成本四千万,却有七亿票房。“艺术家状态”却饱受“炮轰”,火力指向:拜金、炫富以及肤浅。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蔡佳茵
2003年,高三的郭敬明经历了人生最焦躁的时期,“每天都在做试卷,一切要听老师和父母的”。
在老家——“三四线城市四川自贡”的郭敬明是一个“中上生”。父亲是化工厂的员工,母亲是银行职员。他们对郭敬明的期待是:考试考一百分,考上好的大学,最后找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至于写作,他们担忧:“选择这条路是不是太冒险了?”
高一高二,郭敬明两度去上海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都得了一等奖,也见识了上海,“瞬间震坏了”,此外还认识了各地“写文字的朋友”,大家经常在网上聊不同的城市,“就更想从高三那个状态里面逃出去,从老家逃出去”。
高考志愿,郭敬明填的是厦门大学。“城市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全部都以技术参数为标准,看专业、学校、符合分数、招收名额,实用为主。我想报广告专业,厦门大学的广告系还不错,而且分数线比较符合我预测的水平。”结果没考上,落到第二志愿上海大学影视工程专业。
到了上海,郭敬明头一遭感觉到“一种离谱的差距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