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清末预备立宪运动

综观梁启超与革命党人的论战文章,他的许多预见都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历史上得到了验证,但他为之奋斗的立宪事业还是失败了。

责任编辑:刘小磊

梁启超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综观梁启超与革命党人的论战文章,他的许多预见都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历史上得到了验证,但他为之奋斗的立宪事业还是失败了。因为革命党人要推翻的是早已失去民心的腐败专制的满清政权,这使他们占据了道德高地。而清军残杀奴役汉人的历史,成了满清政权的原罪,鸦片战争后屡战屡败,更令国人愤恨不已,慈禧太后戊戌政变,杀“六君子”,令维新派寒心,使得清廷诏示的预备立宪成了一场旨在欲使“帝阼永存”的政治骗局,也使得立宪派维护现行体制并在清廷主导下推行宪政改革的政治动机,难以得到社会底层平民的认同。

康梁分道扬镳

戊戌变法失败后,由于国内政治形势和维新派领袖个人境遇发生了巨大变化,维新派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产生了分歧。虽然在大体上都属保皇派,但康有为和梁启超已经貌合神离,康在美洲四处募款,经营他的复辟大业,企图推翻慈禧太后的统治,恢复光绪皇帝的权力;梁在日本密切关注清廷的政治改革动向,广泛阅读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孟德斯鸠等人的著作,接受西方现代政治理论和学术思想,奠定了他宪政主义的思想基础。

梁启超与康有为分道扬镳后,积极倡导民权,反对专制政体,一度以激进思想家的姿态发表了许多言辞犀利的反清檄文,并与孙文的革命党有所接触,后因康氏干涉而罢手,转而推动立宪运动,主张在现行体制下进行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一直奋斗到辛亥革命爆发。

梁启超的思想总随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从传统的变法维新派到激进的自由民主派,从反对专制到君主立宪,从与同盟会论战到速开国会的激进主张,他的情绪一直在预备立宪运动与同盟会武装起义的竞赛面前起伏波动,当立宪运动处于高潮时,他就稳健,当革命处于高潮时,他就激进,他深知,立宪与革命都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但革命党在与立宪派赛跑,时间对立宪派愈来愈不利,一旦清廷被革命党推翻,君主立宪运动便前功尽弃,他的政治理想再无实现的可能。

梁启超美洲之行

“自立军”失败后,梁启超放弃了武装勤王的斗争,他做了一次长途旅行,从香港到新加坡、槟榔屿,又到印度和澳大利亚,1901年春回到日本。1903年2月20日,梁启超自横滨启程,开始了他期待已久的美洲之行。他先到加拿大温哥华,乘火车去渥太华,应保守党领袖褒尔的邀请,参观了国会和国会图书馆,在此逗留五天。5月12日,梁启超由蒙特利尔抵达美国纽约,所到之处,受到华人的热烈欢迎。

在美国半年期间,他访问了华盛顿、费城、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十多个城市,在与中国、日本等地比较之后,眼界大开:“从内地来者,至香港上海,眼界辄一变,内地陋矣,不足道矣。至日本,眼界又一变,香港上海陋矣,不足道矣。渡海至太平洋沿岸,眼界又一变,日本陋矣,不足道矣。更横大陆至美国东方,眼界又一变,太平洋沿岸诸都会陋矣,不足道矣。此殆凡游历者所同知也,至纽约,观止也未。”(《饮冰室合集》,专集,二十二,“新大陆游记节录”)与政界、金融界、学界及社会各方面人士广泛交往,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03年11月11日,梁启超回到日本,陆续发表了《敬告我国民》《中国历史上革命之研究》等文章。

代出洋大臣起草考察报告

光绪三十一年(1905)六月十四日清廷下“派载泽等分赴东西洋考察政治谕”,派遣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夏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