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极捕捉幽灵粒子
在两年的时间里,位于南极冰层之下的一个巨大装置一共记录到28个来自太阳系之外的幽灵粒子——超高能的中微子。它们将有助于科学家理解宇宙中发生的一些惊人事件。
责任编辑:朱力远 实习生 龙健
丽莎·杰哈德和斯宾塞·克莱因,桌上放的是“冰立方”用来探测中微子的数字光学模块。
在两年的时间里,位于南极冰层之下的一个巨大装置一共记录到28个来自太阳系之外的幽灵粒子——超高能的中微子。它们将有助于科学家理解宇宙中发生的一些惊人事件。
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人类迄今为止建造出的最具能量的粒子加速器。它曾让一些人担心会撞击出吞噬地球的黑洞。然而,与大自然的力量相比,LHC只是一只温顺的小猫。天体物理学家新近发现的线索,指示宇宙中存在着能量惊人的加速器,其能量可以达到LHC的4000万倍。
这些线索是在南极洲的冰面之下被发现的。
三年前,科学家们在那里建了一个“体积”为1立方千米的探测器,命名为“冰立方”(IceCube)。这个探测器实际上位于冰面以下,建造时工程师们开发了一种特殊的热水钻,它能够快速地在冰层上打洞。建造者一共打了86个洞,然后在每个洞里放进60个数字光学模块,这样一共是5160个模块。每一个数字光学模块都相当于一个微型电脑服务器,通过数据线工作人员可以登录和下载数据。
这五千多个模块要记录的,是一种宇宙中无所不在却又像鬼魂一样难以捕捉的粒子——中微子。在冰下捕捉中微子的想法自被提出已经有25年,但没有人知道需要多大体积的冰才能够探测到,建造“冰立方”的时候也没人知道这1立方千米的冰是不是足够大。现在科学家们已经获得了答案:“冰立方”在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的两年间一共记录下了28个来自太阳系之外的中微子。这个研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李夏同
我是这么理解的你看能不能接受 因为中微子只是接近于光速,所以爆炸后的景象以光速先到达地球,哦!我们人类知道那里爆炸了,随后的若干年后(1987年)我们才检测到迟到的中微子。 至于17万光年的距离怎么测算,应该是三角视差法吧。
“1987年……爆发发生在17万光年以外,中微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不受任何阻拦,它们在宇宙中形成一个巨大的球面。终于在1987年2月份的一天,球面到达地球。”没有问题吗?求高人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