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年记一饭

从1971年小学毕业算起,至今已有42年。我不由得再一次提到她当年的一饭之恩。“是么?”她努力地想了一下,说:“我完全不记得了。”以一己之力,让自己的学生不致饿昏在课堂上,这样的事,老师一定做过无数次吧。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龙健 蔡佳茵

我甚至不记得,到底是1998年还是2005年,是哪一年去看望过庞桂珍老师了。现在是2013年,她坐在我面前,头发全白,整齐着,别在耳后——42年前她就是这样的发式。甚至更早,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文革”刚刚开始,我们班的孙敏光同学因为姓孙,故被取了外号叫“孙中山”。我便去问庞老师:孙中山是好人还是坏人?庞老师想了想,说:我下次告诉你。等了三个下次仍没有答案。一位姓李的同学又被新取了外号叫“李宗仁”,关于李宗仁,我们一致认为是坏人。但李同学申辩说:李宗仁上过天安门城楼,和毛主席握过手,他怎么是坏人?只好又去找庞老师评判。老师把耳朵边的一缕头发捋了几捋,又扽了扽,叹了一口气,说:上过天安门的不一定是好人啊!

庞老师是单身,有一个儿子,没有丈夫。她让我们到她的宿舍去玩,给我们吃饼干。她那时大约三十多岁,在小孩子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夏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


回复

2013-12-12

写人叙事类佳作

回复

2013-12-11

师恩难忘,虽然世风越加浮躁和功利,但良师依旧能感到每个学生。

回复

2013-12-11

读书无用论在好多人的眼里看似很现实,所以也就对读书也就不那么重视,选择了走其他的路。二零零八年时,我的高中学生举行三十年校庆,邀请我们当年的教师参加。师生们久别相逢,甚是高兴,无话不谈。突然间有个学生跑到我眼前,问道:老师你还认识我吗?我就是你亲自三次步行六里地到我家动员返校的某人。看看在座的同学们比我混得都好,后悔当年没听你的话,甚是惭愧。我答道:认识,当年你学习很好,但我工作没有做到家,你离校我觉得太惋惜了。你现在做什么?当短工。“干什么也行,人怎么着也是一辈子,好好干,”我无奈的回答。

lwtz
回复

lwtz

2013-12-10

那几年的记忆,红苕藤、清明粑、土茯苓……也见过上文提到的小球藻,不是浮萍(应该是在显微镜里面才看得见的一种藻类物质,但把它说成浮萍恐怕也可以。),绿茵茵的,看上去就是从池塘舀出来的水,人们说可以加进面食里面,是高级营养品。灾荒年一过去,这些东西自然没有了 冒昧问一下,你是湖北人吧,如果是,请问是湖北哪里?我老家是鄂城

2013-12-10

1960年我在某小学读书,饥饿难熬时与同班同学在学校食堂里偷了几把米糠。米糠当时是稀罕之物,那是老师们的口粮。食堂里的师傅在炒米糠,那个香味儿诱惑下,我们几个学生溜出教室乘炊事员去厕所的机会在锅里抓了几把米糠往口袋里装,恰好被进来分米糠的老师抓住了。于是我和另外一个同学被被老师命令站在食堂外“示众”。还是那位好心的炊事员说;算了,他们也是饿得皮包骨没有吃的才来抓米糠的。同年我离开了那个学校到邻县的一所小学上学,1962年考取了一所中学成为该校唯一被录取的学生,从此离开了家乡。每当回乡探望父母路过那所学校时总有一种耻辱的印记。

回复

2013-12-10

挨饿的滋味......

回复

2013-12-10

1960年我在某小学读书,饥饿难熬时与同班同学在学校食堂里偷了几把米糠。米糠当时是稀罕之物,那是老师们的口粮。食堂里的师傅在炒米糠,那个香味儿诱惑下,我们几个学生溜出教室乘炊事员去厕所的机会在锅里抓了几把米糠往口袋里装,恰好被进来分米糠的老师抓住了。于是我和另外一个同学被被老师命令站在食堂外“示众”。还是那位好心的炊事员说;算了,他们也是饿得皮包骨没有吃的才来抓米糠的。同年我离开了那个学校到邻县的一所小学上学,1962年考取了一所中学成为该校唯一被录取的学生,从此离开了家乡。每当回乡探望父母路过那所学校时总有一种耻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