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杀戮的艰难(3)
丹诺式的辩词最后会推出一个结果,就是反对任何惩罚。一个人如果做错事,那是因为他穷,他命不好。一切都是“情境使然”。如果可以把一切责任推给抽象的文化社会,那还有什么案子办得下去吗?
杀戮的艰难(三)丹诺案的反思
我读丹诺辩词的时候,深深觉得历史是那么不公平、不可靠。那么受人推崇的历史文献,但我读来只觉得薄弱、矫饰,反而激起我的反感。例如他说被害人才十五分钟就被打死了,那不算受苦——这是什么话?十五分钟的死是很漫长的,那十五分钟又不是在看电视!如果此说成立的话,则绞刑又何残酷之有?把娄伯与李欧普吊上去,不用一分钟他们就死了,按丹诺的标准,算得上是享乐吧。
我因此得到一个启发:反死刑论述不要美化罪犯,不能袒护罪行。否则效果适得其反。(读到“不算受苦”的说法,我简直一不小心就会昏了头说:“快判他们死刑!”)
丹诺式的辩词最后会推出一个结果,就是反对任何惩罚。一个人如果做错事,那是因为他穷,他命不好。假如像娄伯与李欧普,既不穷,命又好,还做错事,那他们就是疯了。
一切都是“情境使然”。但如果可以把一切责任推给抽象的文化社会,那还有什么案子办得下去吗?我们抓到一个政府官员贪污,他可不可以在法庭上说:从小我看我爸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