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小札】林彪与修辞学

林彪的女儿林豆豆有一篇文章《爸爸教我怎样学会写文章》,此文一度风行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968年的夏天,我从一份油印的传单上看到它,一口气读了好几遍,他用“电光石火”来比喻灵感,还用了一个“稍纵即逝”的形容词,让我至今不忘。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龙健 王煦

林彪的女儿林豆豆有一篇文章《爸爸教我怎样学会写文章》,此文一度风行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968年的夏天,我从一份油印的传单上看到它,一口气读了好几遍,他用“电光石火”来比喻灵感,还用了一个“稍纵即逝”的形容词,让我至今不忘。

林豆豆这篇文章,在网上招之即来。如果你把此文仔细读上三遍,相信你会对林彪的文章之道留下深刻印象。下面是此文的要点——

一、林彪反对党八股,反对空洞无物:“不要写那些又臭又长,干干巴巴的文章,这种文章像机器造出来的一样,只有零度的感情,就会使人感到没有兴趣。……长而空不好,短而空也不好。”

二、林彪主张有自己的风格。他认为,革命文学的风格“应当是充满革命激情的,非常正常化的,调子很高昂的”。

三、林彪认为,文章是宣传教育的工具。他说,文章是为人民为政治为工农兵服务的,是为了“教育人、改造人的”。

四、林彪重视灵感,并从写作中得到乐趣:“新鲜的比喻,思想的闪光,即所谓灵感,要抓住不放,要‘丝丝不断’,也就是使自己的思想像密集的雨丝一样,一滴一滴连成线。深入了生活,思想的火花会不断地迸发出来,成为‘思想零件’。而好的思想,往往如同电光石火稍纵即逝。因此,必须抓住不放,使这些‘零件’逐渐装配起来,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东西,并使之逐步完善。写作也和其他工作一样,只要做有心人,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得到最大的愉快。”

五、林彪非常看重词汇的作用。他告诉女儿,“要留心学习各种各样的词汇……主要是好的词汇,才能使文章生动简练,有立体感,增强艺术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一篇文章没有一句好的语言,就等于一碗白开水。”他以苏州刺绣为例,启发女儿:“为什么(苏绣)那么漂亮呢?就是因为丝线的品种很多,听说有4800多种,光红色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Ashley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2)


132****3807
回复

132****3807

2022-11-22

。。。

2013-12-05

“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对毛主席的话,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回复

2013-12-05

“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对毛主席的话,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回复

2013-12-05

仰慕修辞 为之击节

回复

2013-12-04

林彪,有些语言写的还是不错的,但是总体而言,呵呵

回复

2013-12-04

只有在毛时代这样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才能得势、

回复

2013-12-03

林彪是个人才

回复

2013-12-03

都是一窝神。

回复

2013-12-02

应该说林彪是文 革中最大的冤鬼,他没有权,却有一顶大帽子,连身边的警卫都是毛派去的,调一兵一卒都要毛同意,他不过本朝的韩信吧了,毛想着他一贯忠心,又多病可能活不久,才让他来作挡箭牌的,谁知他还是不听摆弄,文 革那些人,谁不认罪,认错了谁不倒得惨。林宁要死也不认罪,让毛觉得自己不是无所不能。

回复

2013-12-02

赞一个!提出了一个真正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2013-12-02

不是一般的精辟。要研究下一个在古田敢于顶风写信不同看法的指挥员,到最后言必最最最的副领袖,期间的转变是如何产生的。

lwtz
回复

lwtz

2013-12-02

因为有了9.13,狠多人对林表的态度就改变了,老天爷不知作何感想

回复

2013-12-02

不是一般的精辟。要研究下一个在古田敢于顶风写信不同看法的指挥员,到最后言必最最最的副领袖,期间的转变是如何产生的。

回复

2013-12-01

小编是个高级黑。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