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论(20131121)】学习英语,掌握另一种思维
英文学好以后,进入了比较自由的王国,那真是其乐无穷。普通一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配上意象明显发生“基因突变”的“the squeaky wheel gets the grease”,不也是另一种思维吗?“一地鸡毛”,英文里有相当接近的“a can of worms”。
责任编辑:陈斌 实习生 王颖
1984年,上海高校的研究生在联谊活动上的“英语角”用英语热烈交谈。
《东方早报》 2013年11月17日 陆谷孙
(原文摘编)现在大概有十亿人在使用英语。英语为什么这么受重视,当然和英国、美国两个国家的影响分不开,但是除此之外,还有语言本身的因素,祖宗杂,善吸纳,词汇量特别大,英语词汇现在据说有六十万,莎士比亚要是活在今天也是个半文盲。连中国人爱说的“关系”,在英文里就是guanxi。
英文学好以后,进入了比较自由的王国,那真是其乐无穷。最近我在编词典,看到的趣例真不少,比如我们的男厕所里经常有块牌子,写着“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英文也有,叫“We aim to please, you aim too please”,大意是:我们的宗旨是让您满意,您也请瞄准了再方便。还有翻译,要是找到正好对应的习语,那可真开心。
普通一句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配上意象明显发生“基因突变”的“the squeaky wheel gets the grease”,不也是你刚才说的另一种思维吗?
我们也要考虑让读者愉快,比如“不”字,英文很简单,就是no和not,但是我们还加了个例句,“Some people buy things they don't want, with the money they don't have, to impress the people they don't know.”三个“don't”用得多好,现在是有不少这样的人,买自己根本不需要的名牌,用的是信用卡里的透支额度,目的是为了招摇过市。
“一地鸡毛”要是找个没有英文头脑的人来翻,肯定就是“a floor littered with chicken feathers”,实际上英文里有相当接近的“a can of worms”,一罐虫子是钓鱼用的,要是在房间里打开了,虫会到处爬,一地蠕虫,很难收拾。这里的意象完全变了,从鸡毛变成了虫,但是意思却很贴切。
【推荐理由】以推行汉语教育的名义压缩英语教育的权重可能并不明智。要知道全世界的科学文献90%以上都是用英文写的,要跟得上知识与文明的步伐,英语真少不了。更功利地说,如果英文不错,你找到一份好工作、得到一份好收入的几率会上升。在公立学校减少英语课程,对穷人的孩子尤其不利。城里孩子大不了请家教,有钱人的孩子还可以上私立学校。
网络编辑:瓦特 实习生 张雪彦
没有人否认英语有它的美,只是国人通常只是为了用它来获得一些外界的信息。如果不是研究西方语言或是文学,我们为何要深究它呢,毕竟只是工具而已。 你发表这些言论的出发点在哪里?你自己编词典发现英文的美,大可在你的学生中告诉他们。 既然不是我们的母语,我想我们只讲究实用就可以了。何必全民那么疯狂。用的到,我们多学,用不到,则浅学,有何不可。 其实我想问,我们汉语的美,你学到了多少?是不是你的生活更多的靠的是英语,从中获益了才发表这样的言论。如果你的生活没有英语,是不是就不存在了。何必将自己的想法加给别人,而不是客观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