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诉父亲 台湾小剧场里的七年级生
生于1984年的台湾戏剧演员贺湘仪对父亲贺先知不爽已经很久了。贺湘仪决定编一出戏,在舞台上控诉父亲。2010年,这出控诉父亲的戏在台北艺术大学表演系的教室里诞生,叫做《耳背上的印记》。
责任编辑:朱晓佳 袁蕾 实习生 蔡佳茵 龙健
在贺湘仪去台北上大学之后,父亲开始给她写信,不是一页一页写,是一本一本写,然后装订起来,放进牛皮纸袋子里,当面交给她。信中的内容全部都是谈文学谈历史谈思想。
生于1984年的台湾戏剧演员贺湘仪对父亲贺先知不爽已经很久了。
在台湾,贺湘仪这一代被称作“七年级生”。“七年级生”大体对应大陆的80后概念。他们在十几岁的时候经历台湾解严、政党轮替,“一瞬间,电视台多了一百个。”他们和一个百无禁忌的台湾共同成长。
在贺先知这些60后看来,这批小孩代表着叛逆和难以约束。
贺湘仪决定编一出戏,在舞台上控诉父亲。她找来年轻的戏剧团三缺一的团长魏隽展来合作——魏隽展也是一个“七年级生”。
2010年,这出控诉父亲的戏在台北艺术大学表演系的教室里诞生,叫做《耳背上的印记》。
2013年11月14日晚七点半,《耳背上的印记》在香港艺穗会进行首演。这出独角戏也是光华新闻文化中心举办的“台湾月”活动之一。
一年一度的香港“台湾月”是台湾“文化部”下辖光华新闻文化中心的头等大事。2013年的“台湾月”清一色打戏剧牌。台湾人把最能拿出手的几个剧团带进了香港。
除了云门二团、国光剧团、果陀剧场这些大名字,光华新闻文化中心特意摆出了几个先锋剧团以搭配经典。代表剧目便是贺湘仪的这一出《耳背上的印记》。
在那里,在哪里
贺家是外省人,外省“七年级生”也是外省第三代。
&l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
没看太懂,但是这句话是现状,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外省人第一代,我爷爷,永远在表达:‘我的家,在(大陆)那里。’到了我爸爸这些第二代,他们不停在问:‘我的家,在哪里?’——既不是大陆也不是台湾,他们很迷茫;我们第三代,则是在说:‘我的家,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