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毕业了进监狱吧”中央美院学生的美术治疗

2013年10月19日,“美术治疗”项目催生的四百多幅绘画,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所教学汇报展上展出。这些画的作者不能出席展览,他们的照片也都用马赛克挡住了脸。“我们和监狱签了保密协议,不能泄露服刑人员的姓名、年龄、罪名等隐私。”

责任编辑:李宏宇 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蔡佳茵 龙健

有个学员一直抗拒画画,直到他看到美院学生叶子带去的一幅摄影作品:路灯射下来,影子像钉子一样立在街道上。照片让他忆起童年遭遇,自那以后,他画了很多各种各样的钉子。 (叶子 供图)

叶子对监狱的第一印象是很干净,很整洁,像个大花园。

等真正见到服刑人员,叶子才发现监狱确实就是监狱:“我的回头率从来没那么高。在惩教分监区,服刑人员微笑欢迎我,但那种眼神让我由衷地恐怖。”从监狱出来,叶子和宋早贝买来了超大的裤子和T恤,只要去监狱就穿得像水桶一样。

2012年夏天,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叶子和她的小伙伴贾坤、宋早贝“入狱”四个多月,在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清河分局某监狱尝试了一次“美术治疗”。2013年10月19日,“美术治疗”项目催生的四百多幅绘画,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所教学汇报展上展出。这些画的作者不能出席展览,他们的照片也都用马赛克挡住了脸。“我们和监狱签了保密协议,不能泄露服刑人员的姓名、年龄、罪名等隐私。”叶子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用儿童的方式看一束花

除了保密,在狱中还有很多“不能”:课堂上不能出现尖锐物品,课外不能与学员接触交流,不能私下传递物品,不能对外讲述监狱细节,不经批准不得对非相关人员展示学员作品……

接受“美术治疗”的服刑人员由监狱管理方挑选,从二十出头到老爷爷都有。有大学毕业的,有字都不太认识的,罪名不同,刑期不同,惟一共同点是这些人都没有美术基础。他们来自两个监区,一个班是患有传染病的服刑人员,8个人。一个班来自“惩教分监区”,5个人。患有传染病的服刑人员,其实就是艾滋病患者;“惩教分监区”的服刑人员,是在监狱里继续犯错误的人。

第一堂课用来打消学员对纸笔的陌生。第二周,叶子抱去一束花:画吧,不需要专业技巧,能把你看到的花画下来就行。

2009年,叶子从法国学习美术回来之后,曾在艺途社工事务所担任美术课程教师,给酒仙桥社区的精神及智力障碍学员教课。闲暇时参加禅修班,认识了首师大心理学系研究生贾坤。贾坤曾在两所监狱做过4期“正念减压”项目,每期6个星期。减压对象包括短刑犯、长刑犯,还有狱警。

“正念减压”通过打坐、冥想、站立式瑜伽等方式调节身心状态,“正念”就是“活在当下”——铲土就安心铲土,除草就安心除草,不要纠结于过去和未来。该疗法1970-1980年代创立于美国,最早应用在慢性疼痛患者身上。

叶子和贾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夏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