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暖流

11月14日,是入冬以来我们感到最寒冷的一天。这一天,本报因报道“刘秋海事件”惹起的连环官司,在北海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本报败诉。连日来,来自四面八方的声援,驱散了我们心头的寒意,给了我们温暖,给了我们力量。

本文刊发于1999年12月10日《南方周末》

岁末,是寒流不时肆虐的日子。从天南地北寄到编辑部的信,却给我们带来了阵阵暖流。

一群与白血病作殊死搏斗的孩子(见11月5日“写真”版)牵动了多少善良的心。一群可爱的年青读者向编辑部表达了捐献骨髓的强烈愿望,衡阳医学院附三医院曹训宇的信,是他们当中最有代表性的:“中国现有的骨髓库所存骨髓极少,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这与人们对骨髓移植及骨髓捐献所知甚少是分不开的。我作为一名健康的年青人,懂得这方面常识,却也不知如何捐献(我已多次无偿献血)。望贵报回复。让社会上有与我同样想法的人奉献一份爱心,并向全社会呼吁,大家都来关心白血病人,用可再生的骨髓,拯救不可再生的生命。”

治疗白血病的关键,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相配合的骨髓;正是这些志愿捐献者们,为行将断裂的生命之链接起了最宝贵的一环。让我们向这些志愿用自己的骨髓护卫他人生命的人们致敬。他们给这个寒冷的冬天带来了温暖。

11月14日,是入冬以来我们感到最寒冷的一天。这一天,本报因报道“刘秋海事件”惹起的连环官司,在北海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本报败诉。26日,本报披露了败诉的内幕———《舆论监督遭遇“黑暗的一天”》。连日来,全国各地的读者不断打电话和来信,发出了代表公理、代表正义的声音。正是这来自四面八方的声援,驱散了我们心头的寒意,给了我们温暖,给了我们力量。

在此尤值一提的,是一位署名“冷眼”的上海读者给本报发来的电子邮件。他的冷眼旁观,辅以理性分析,使我们获益良多。我们感谢他一语中的,透彻地指出了法院判决中存在的重大枉法嫌疑;我们更感谢他实话实说,指出本报在实施舆论监督时,处理被监督对象隐私部分确有失当之处。我们感谢并记住他这段话:“推进我国的法治水平,是《南方周末》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南方周末》也应在遵纪守法方面作出表率。《农夫和蛇》中的蛇,知恩不报,却反咬救它的人一口,《南方周末》对这种不道德的行为的义愤之情我是非常理解的,但时时刻刻都不要忘了法律。”

当寒流袭来时,能够被暖流所包围,是一种幸福。

网络编辑:张雪彦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