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楼影院】《大明劫》:救国还是救天下

潼关战局吃紧,未想到瘟疫又至,孙传庭“裱糊”大明王朝的疾患沉疴,吴又可“裱糊”大明子民的衰弱病躯,两个“裱糊匠”,一曲末世歌。可惜的是,孙传庭救不了国,吴又可也救不了天下

吴又可(冯远征饰,右一)著有《瘟疫论》,比西方早两百多年提出传染病因学说,在国外声名显赫。但他当年并不受同行待见,谢晓东想用吴又可的故事说明:明朝并非亡于清,而是亡于自身。 (《大明劫》剧组供图/图)

明亡清兴,不少汉族知识分子迅速改弦更张,忙不迭的剃头入了满清的仕,顾炎武观此危局,在《日知录》里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种对于“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分,不少后世学者都从中嗅出了启蒙思想的气息。

但孙传庭没想过启蒙,吴又可也没想过,这两个《大明劫》里的主人公,一个是明王朝派到潼关前线稳定战局的“救火队员”,另一个是误打误撞进了孙传庭军营治疗瘟疫的“赤脚游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实习生 玲玲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4)


回复

2013-12-30

原来王竞是《大明劫》的导演,他那部《万箭穿心》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的说。

 鸣一鸣
回复

鸣一鸣

2013-11-27

当一个时代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候,要思考的是这个时代官员都干啥去了?为什么早些时候不需要匹夫呢?当然这个时代也就困局重重了。

回复

2013-11-23

劝君多读历史... 明朝的海外贸易从未断绝,与之相反,更多是官营私营贸易一起与外部世界交流。 满清君主的种族压迫,思想钳制正是中华文明衰退的最根本原因。他们的“图志”不过是维持异族统治,盘剥各个被征服民族而已。强盗入室,又强住其屋,若是不愚民不“励精”,他们自己岂不危在旦夕。 明亡,崇祯下罪己诏言称勿伤子民,自己尸首任人宰割;清危及,满洲权贵眼中只保大清,不保中国... 不要被几部清宫剧洗了脑,隔江犹唱后庭花。

2013-11-22

不能把闭关锁国的责任推给清王朝。 明朝自郑和下西洋后,当时的士大夫,认为国外太落后,没有必要劳民伤财地去下什么西洋。后来加上倭寇之乱。明王朝为防止倭寇就干脆禁海。 清王朝的虽然满目疮痍,腐败不堪,但纵观整个清王朝君主中,大部分都是励精图治的君主,他们虚心向汉族学习,极力推崇汉族文化。 清王朝之后的闭关锁国、铁幕统治、愚昧落后.....难道也归咎于爱新觉罗吗?

回复

2013-11-22

不能把闭关锁国的责任推给清王朝。 明朝自郑和下西洋后,当时的士大夫,认为国外太落后,没有必要劳民伤财地去下什么西洋。后来加上倭寇之乱。明王朝为防止倭寇就干脆禁海。 清王朝的虽然满目疮痍,腐败不堪,但纵观整个清王朝君主中,大部分都是励精图治的君主,他们虚心向汉族学习,极力推崇汉族文化。 清王朝之后的闭关锁国、铁幕统治、愚昧落后.....难道也归咎于爱新觉罗吗?

2013-11-09

以史为鉴,首要一步是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细致全面地分析历史。 明与清,都是现在我们这个中华民族走过的痕迹。但以史为镜,严肃地对待曾经的自己,那一个更值得今天的我们加以学习和借鉴呢? 汉民族最后的背影,我觉得凄凉,惋惜,但却铁骨铮铮!有明一朝,从不向外族低头的汉民族再一次彰显了她的气节,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没有一个不平等条约,这都是中华民族可书可泣的闪光点。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满族手中,百多年后的历史大家有目共睹。 历史是一个睿智的老人,只有你真心想他请教,你才能获得其中的奥秘。中华民族是所有民族的总和,是我们今天骄傲的源泉,她从不是单一的民族。但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今天的人们应该客观对待,汲取教训,才能使文明真正复兴,为整个中华民族创造福祉!

回复

2013-11-18

汉语都没学好,还说人家是汉奸

2013-11-11

你就是说为地求上所有人可以向你一样当汉奸,,你应该这么说,,为国家还是为我们中国老百姓

回复

2013-11-15

人心向背有时候就是每个人都努力往前一小步,而不是审时度势、待价而沽、不劳而获。

回复

2013-11-14

今之人争相效兽,人食人,天下已亡,正当匹夫救国之大时代

回复

2013-11-14

严重支持...算下满清两百多年,没有给中国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相反,这样的怪胎着实伤了中华文明的内核,在近代严重拖延了中国现代化的脚步,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2013-11-13

英国大使马戛尔尼回程路上写的“纪事”中表示:“明末的反清并不是民族斗争,不是什么捍卫明朝一姓私利的斗争,而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进步与落后,是关系到中国后来几百年命运的一场斗争。”

macguffin
回复

macguffin

2013-11-14

一看导演是王竞,果断拉黑

回复

2013-11-13

英国大使马戛尔尼回程路上写的“纪事”中表示:“明末的反清并不是民族斗争,不是什么捍卫明朝一姓私利的斗争,而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进步与落后,是关系到中国后来几百年命运的一场斗争。”

dollar

2013-11-10

如果没有清朝,明也会灭亡,只不过时间的早晚问题而已,所以总归来说,应该还是亡于自身吧

回复

2013-11-13

文章很好。顾炎武在区分了“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后又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按顾炎武的说法,政权的更迭并不可怕,无非是统治集团换一拨人而已;但“天下”国族的存续,则是每一个“匹夫”的职责。大明朝风雨飘摇并不足惧,可怖的是“仁义充塞”,每一个“匹夫”都麻木不仁,充当主子的奴才顺民。 时下最动人的词汇“爱国”,也是一样。爱政府不等于爱国,爱一个不是民选,又不受人民监督的政府,更不是爱国。 “晚明大将孙传庭,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杀贪官,打豪绅,灭了一个后面还有一串,体制坏了,人心散了,怕是天王老子也救不回。国民党败退大陆之前,蒋经国在上海“打老虎”,蒋介石在中央毙贪腐,又怎么样?可见历史一再重演,不是孤证。”说的很切时弊呀。

回复

2013-11-12

英雄人物也难挽社稷危局

回复

2013-11-11

国非民之国,民非国之民,亡国不过是换了一个庄家,游戏规则还是那一套,民何幸焉?

回复

2013-11-11

你就是说为地求上所有人可以向你一样当汉奸,,你应该这么说,,为国家还是为我们中国老百姓

回复

2013-11-10

特权阶级用道德做愚民的工具——所以嘴上为国为民,私下是视人如草,国民用道德做杀人的凶器——所以嘴上仁义道德,心中推崇厚黑。所谓道义,只是一层皮,留着他,也只是为了从他人那里得到一个“人”的称谓。

2013-11-08

整天谈大公无私的国民,却是私心最重,特别是统治者,动不动为天下百姓,总是将千秋富贵放于首位,为的是手中的权力,视人如草。整天道德仁义的国民,却是腐败最厉害,私俗膨胀,无耻到极点。为什么呢?

回复

2013-11-10

什么东西都有自然消亡的一天...此“自身”非彼“自身”...

dollar

2013-11-10

如果没有清朝,明也会灭亡,只不过时间的早晚问题而已,所以总归来说,应该还是亡于自身吧

dollar
回复

dollar

2013-11-10

如果没有清朝,明也会灭亡,只不过时间的早晚问题而已,所以总归来说,应该还是亡于自身吧

2013-11-09

“明朝并非亡于清,而是亡于自身”明显逻辑漏洞,自身不济为主因,清兵骁勇,狠狠推了一把摇摇欲坠的江山也是可以被掩盖的?

回复

2013-11-09

“明朝并非亡于清,而是亡于自身”明显逻辑漏洞,自身不济为主因,清兵骁勇,狠狠推了一把摇摇欲坠的江山也是可以被掩盖的?

回复

2013-11-09

哪次外族入侵造成的不是华夏文明的倒退?中国自古就是个对外经常打败仗的的文明。然而对一个文明的评估不可能以军事实力的定论。清朝的一潭死水让中国落后了几百年,从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朝退回了你所说的小农经济。一个土著用长矛占领了你的家,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能责怪你不会武术的老爸是个废物吗?

2013-11-09

大明不是亡于清,也不是亡于李闯王,而是亡于自身。是我们这个千年古国自身文明不可避免的劫数,一直沉迷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知识分子讲的的举业文章,靠四书五经治理天下,拒绝接受现代文明,看不到外面科技的进步,短短百年里,千年文明在西方文明前大败而归,从天下第一的泱泱大国到处处吃败仗,丧权辱国,这个责任,绝不是某个名族,某个朝代的事,是整个文明的落后的地方完全暴露的结果。

回复

2013-11-09

以史为鉴,首要一步是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细致全面地分析历史。 明与清,都是现在我们这个中华民族走过的痕迹。但以史为镜,严肃地对待曾经的自己,那一个更值得今天的我们加以学习和借鉴呢? 汉民族最后的背影,我觉得凄凉,惋惜,但却铁骨铮铮!有明一朝,从不向外族低头的汉民族再一次彰显了她的气节,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没有一个不平等条约,这都是中华民族可书可泣的闪光点。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满族手中,百多年后的历史大家有目共睹。 历史是一个睿智的老人,只有你真心想他请教,你才能获得其中的奥秘。中华民族是所有民族的总和,是我们今天骄傲的源泉,她从不是单一的民族。但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今天的人们应该客观对待,汲取教训,才能使文明真正复兴,为整个中华民族创造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