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中国未来

由于生长地被大规模侵占,或被超强度采挖,保护不力,中国野生植物资源锐减。昔日令国人自豪的“野生植物资源大国,世界药用植物王国,全球花卉之母”等称号,正变得岌岌可危。

  原本生长于三峡地区的野生猕猴桃,于上世纪初被带到新西兰培育。如今这种被命名为“奇异果”的水果,给新西兰每年带来3亿美元收益;三峡地区分布的野大豆,被美国广泛收集保存,并从中找到抗大豆包囊线虫病的基因。美国从此压倒中国,成为世界大豆第一出产国

 

  “一个物种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兴衰。”在给温家宝总理建议保护三峡珍稀濒危植物的信中,植物学专家们如此写道。
  为佐证自己的说法,专家们提到了著名的杂交水稻。上个世纪,“杂交稻之父”袁隆平正是利用在海南三亚发现的多年生普通野生稻的雄性不育株基因,向栽培稻进行转育,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
  在给总理的信中,专家们进一步解释:“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就失去了一种独特的基因库,失去利用它的可能性。” 
  “我们之所以要保护那些珍稀植物,就是要保护利用的可能性,”李振宇说,“这也是其珍贵所在。”
  《人民日报》登载了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元敏的文章《野生植物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赵元敏写道:野生植物资源具有生态性、多样性、遗传性和可再生性等特点……蕴涵着丰富多样的基因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利用野生植物蕴涵的优良基因资源,开发新产品、新能源,对于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起到越来越巨大的作用。
  具体到三峡,根据重庆三峡学院植物专家余顺慧的一份研究报告,共拥有两千余种资源植物,主要包括千余种药用植物和众多纤维植物、油脂植物、树脂树胶植物、淀粉及糖类植物。报告举例称,在全国逾5000种药用植物中,三峡库区就占了1006种;在全世界3000余种植物性香料中,三峡库区就发现54种。
  但中国在保护和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上,形势并不乐观。原本生长于三峡地区的野生猕猴桃,于上世纪初被带到新西兰培育。如今这种被命名为“奇异果”的水果,给新西兰每年带来3亿美元收益。“出口”到中国后,每公斤售价50元。
  三峡地区亦有分布的野大豆,被美国广泛收集保存,并从中找到抗大豆包囊线虫病的基因。美国从此压倒中国,成为世界大豆第一出产国。
  由于生长地被大规模侵占,或被超强度采挖,保护不力,中国野生植物资源锐减。目前,中国高等植物濒危或临近濒危的物种数量超过4000种,占高等植物总数的二成左右。昔日令国人自豪的“野生植物资源大国,世界药用植物王国,全球花卉之母”等称号,正变得岌岌可危。
  国务院三峡办在《关于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中也提到:对于三峡库区植物,一方面陆生植物本底资料还有待补充调查,另一方面监测与保护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而李振宇正是中科院计划中新一轮三峡植物调查的负责人之一。“保护三峡珍稀濒危植物和古树名木的意义决不亚于(三峡地区)文物保护”,他引用了写给总理信中的话,并希望每一个人意识到,正如保护文物是保护我们和历史的联系,保护植物就是保护我们未来的可能。

 

    这些都是重庆三峡珍稀植物园挽救的物种,大多相当于动物界的大熊猫:

 

 

荷叶铁线蕨

 

 

桫椤

 

 

崖柏

 

 

中华蚁母树

 

 

紫薇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