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把脉】愤怒形成的公众意见

一项研究表明:愤怒在微博上比任何情绪传播更快。研究人员收集了网上转帖的愤怒信息,发现其中大多数与中国的社会问题或中国与外国的外交问题有关。一位参与研究的人士说,由于愤怒是最常见的网民情绪,“社会联系中表达的愤怒促进了有关新闻的传播,加速了公众意见和集体行为的形成”。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李兴丽

带有怒意的公众意见也值得听取

据报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愤怒在微博上比任何情绪传播更快。研究人员收集了网上转帖的愤怒信息,发现其中大多数与中国的社会问题或中国与外国的外交问题有关。微博已经成为中国人参与社会问题讨论以及表达关注的最便捷的通道,转帖则成为表达自己观点的“象征性行动”。一位参与研究的人士说,由于愤怒是最常见的网民情绪,“社会联系中表达的愤怒促进了有关新闻的传播,加速了公众意见和集体行为的形成”。

美国东北大学研究员克里斯托·威尔逊(Christo Wilson)虽然没有参与此项研究,但对微博也做过分析。他认为,“有相同情绪倾向的人们往往会组合成群,有所互动。至于信息是否会扩散到愤怒人群之外的其他人群,则难以预料。”他还指出,&l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8)


Aloha1105
回复

Aloha1105

2013-11-13

这个社会让人无法不愤怒

回复

2013-11-07

这个制度把每个人都练成了睁着眼睛说瞎话的高手,没有一个不是骗子,我说的是全体。

回复

2013-11-05

...

回复

2013-11-05

“真话”是如何定义的?什么话才叫真话?

2013-11-02

可惜“南方周末”被收编变节了;真话不敢发:网友理解谁都有妻儿老小、都想升官发财!

回复

2013-11-03

确实不错

2013-11-02

亚里士多德说,“被奴役的人、卑贱的人和没有雄心壮志的人,是不会感到愤慨的,因为他们认为没有一样东西是他们应该得到的。” 说得真好

回复

2013-11-02

亚里士多德说,“被奴役的人、卑贱的人和没有雄心壮志的人,是不会感到愤慨的,因为他们认为没有一样东西是他们应该得到的。” 说得真好

回复

2013-11-02

义愤填膺未必义字当头,真话有时也未必真。南方还好吧,至少理性客观没有丢。如果整天激扬慷慨说“真话”或者像新快报一样“铁骨铮铮”未必优秀

2013-11-02

可惜“南方周末”被收编变节了;真话不敢发:网友理解谁都有妻儿老小、都想升官发财!

回复

2013-11-02

可惜“南方周末”被收编变节了;真话不敢发:网友理解谁都有妻儿老小、都想升官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