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身说法】医生岂能见病不见人
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这是一名医生的墓志铭,中文为“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现代医学取得不少成就,可还是远远不能治愈一切疾病,这些成就还容易让人忘了医学人文的核心价值是“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李兴丽
10月25日,警察在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维持秩序。 当日上午,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一起患者刺伤医生案件,3名医生在门诊为病人看病时被一名男子捅伤,其中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某某因抢救无效死亡,另外2人还在抢救中。
cure有限,comfort永恒
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这是长眠在纽约撒拉纳克湖畔的E. L. Trudeau医生的墓志铭,中文翻译为“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作为一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
伤医案后反思 重建医患互信 被杀的医生往往是无辜的,我们谴责杀人者、我们哀悼死伤者,我们向他们的家人慰问叹息。但如果我们仅仅哀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无辜者,而不思索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那么这样的事还会反复发生,即使像法院那样层层安检,即使有越来越多的保安。 且不说收红包、拿回扣等已被广泛报道的腐败案例,医生对患者的冷漠和伤害更让普通民众寒心,导致伤医案的根本原因就是医患之间失去了互信,无需讳言,有些医生确实已经逾越道德底线,在背后先捅了无辜患者狠狠的一刀。 广受关注的棉絮门事件中,尚未成年的打工者,不远千里来到上海餐厅打工,不幸被啤酒瓶炸伤导致眼球破裂,当值医师连夜为患者做了眼球修补术,术后视力达到1.0。但宋蓓雯副主任医师在吴强主任医师的指挥下对患者进行了完全没有必要的第二次手术,目的却是在其眼球中植入棉絮,栽赃是首诊医师留下的。 当患者躺在手术床上的时候,他是怀着婴儿对母亲一般的依赖信任医生,但是医生滥用了这种信任,向无助的患者凶狠地扎了一刀,看过手术录像和新闻报道的人都会痛感医德的沦丧,医生这时还期冀患者的信任吗?还能谴责普通民众对伤医案的漠视吗? 具有“树尊重员工之根、铸关爱病人之魂”核心价值观,秉持“仁爱、诚信”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出具伪证,不但不提供完整的住院病历,而且公然否认存在手术录像,全然不顾中央电视台及全球(上海除外)众多媒体已经播放了记者采访时现场医生承认手术进行录像,吴强公开播放剪辑后的录像诽谤首诊医师在患者眼球中遗留棉絮,而且医院在提供给法院的多份证据中做假,至少还有二位博士医师、二位硕士医师参与造假。 医务人员们要对得起患者的信任,在旁观伤害时,不管是对医生还是对患者,都不要沉默,更不能帮凶!公众也要提高科学修养,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然的经历,上帝也没有办法,何况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