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松鼠会】酸碱食物的传说与真相

“碱性食物改变酸性体质”、“酸性食物不能多吃”是流传甚广的传说。许多医学专业人士科普说“酸碱体质完全是个伪科学概念”,又有营养界人士说“食物酸碱性的概念是存在的”。于是人们一头雾水:食物到底有没有“酸碱性”,如果有的话,对健康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科学松鼠会/图)

“碱性食物改变酸性体质”、“酸性食物不能多吃”是流传甚广的传说。许多医学专业人士科普说“酸碱体质完全是个伪科学概念”,而又有营养界人士说“食物代谢之后确实形成酸性或者碱性产物,所以食物酸碱性的概念是存在的”。于是人们一头雾水:食物到底有没有“酸碱性”,如果有的话,对健康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们先从人体的酸碱性说起。人的新陈代谢由无数生化反应组成,每一个反应都需要特定的酸碱环境。在科学上,酸碱性用pH值来表示。pH值在0到14之间,小的那头是酸性,大的那头是碱性。血液对生命活动的进行至关重要,其pH非常精确地维持在7.35到7.45之间。超出了这个范围,不管是低还是高,生命活动都无法正常进行。这个pH范围属于“弱碱性”,所以如果说要维持人体的“弱碱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夏同 实习生 杨雅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


回复

2014-03-08

这篇文章的关注点错了。人的确应该吃碱性食物(素食),血液呈酸性时,人体就必须调动骨骼中的钙补充到血液中。所以酸性体质的人很容易缺钙甚至造成骨质疏松。血液的PH值的确是很快就恢复正常了,但已对人体造成了巨大伤害。这就是爱斯基摩人普遍都是骨质疏松的原因,他们的主食是鱼,高蛋白饮食造成了酸性体质,每天都在动用骨骼中的钙。所以并不是说血液PH值恢复正常了人体就是正常,要看它造成的影响和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