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不可逆转、无法阻挡的改革”周其仁:土地改革的诱饵与根子

对土地改革的期待一再升温。从小产权房到成都试点,到底哪一个会成为出口,谁也不能肯定,但农村土地的相对价格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源最终会流向出价较高的主体。农村土地改革已经一江春水向东流,谁也阻挡不住了。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王萍

图为中国现行土地制度格局。这种城乡不同的二元制度中,城市土地属于国有,通过招拍挂可自由流转;农村土地数量数倍于城市,但属于集体,要想流转现在只能通过征地变成国有土地。目前各地的土地试点,大多集中于试验如何流转集体土地。 (何籽 /图)

几亿农民流动起来的土地制度,会不同于城乡隔绝时代的土地制度。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庄农民,是这场改革曲线进程中缺一不可的力量。但发动过程是不均衡的,没法设计,不能规定哪个先走哪个后来。改革的平衡点,会在其中不断调整。合起来,才能逼土地改革往正道上走。

改革的动力来自流转。流转带来可利用的土地总量上升,土地收益上涨,会形成新的既得利益,这是推动改革的力量。

拿流转的好处诱惑人,拿确权约束人,这件事情就做成了,也能防止地方上“侵权式流转”的邪火。

确权不是形式,而是一种关系的终结,它正在倒逼集体所有制那种不断以人分地关系的终结。

不彻底改变现有集体制,流转就不能发展起来。工业化、城市化下的土地需要包含流转权的新型合作制,而不是基于地缘和人口不流动的村社制。

从小产权房到成都试点,到底哪一个会成为出口,谁也不能肯定,但这些可能的出口点背后的经济力量和制度动因是一样的——农村土地的相对价格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源最终会流向出价较高的主体,这是不可阻挡的经济规律。农村土地改革已经一江春水向东流,谁也阻挡不住了。

对土地改革的期待,最近一再升温,甚至资本市场上只要沾上“土改概念”的公司,股价就一波波演绎上涨行情。

在本轮土地改革中,最具想象空间的便是农村土地改革。

1962年的《人民公社条 例》和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消灭了城乡之间一切的私有土地。前者把农村宅基地和自留地收归集体所有,后者把城市私宅之下的土地收归国有。两种土地,权利不同,价格不同。城镇的国有土地可经招拍挂程序自由流转,也可抵押;集体土地若想流转为非农用地,却只有国有化一途(近年来有一些地方进行了各种集体土地流转试点,但一来规模总体来说较小,二来还是受到种种限制,比如宅基地始终严禁转让给城镇户口)。不过这个唯一的途径,成为引发不稳定因素的火药线——据国家信访局统计,现在征地引发的纠纷每年约400万件,一半以上群体性事件由征地拆迁引发。

这个日显僵化的土地制度,在改革开放以来受到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强烈的冲击。在城市国有土地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现实下,一方面,各种“地下”流转在强大利益驱动下层出不穷,诸如被默认的“农村厂房”、屡禁不止的“小产权房”;另一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在现行制度框架内进行着包括“增减挂钩”在内的各种试点,以期寻找改革的突破口。

2013年,中央层面,将农地“确权”写入了“一号文件”;地方层面,广东已出台文件,打算将农民房及其宅基地的买卖从村扩大到镇,而温州正试图将其从村镇扩大到县域范围。不过,最新的消息是,因为此项改革牵扯重大,存在激烈争议,很有可能步伐会比原来市场期待的更慢一些。

中国城市和农村两种不同的土地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属于农民的土地如何变成属于集体?当前改革的关键点和动力机制何在?下一步的改革将会不可逆转地走向“同地同价同权”,还是会因改革的某些变形而停滞?南方周末记者就以上问题专访关注土改多年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

周其仁。 (CFP/图)

从无法律禁止城里人 买农民房

为什么农民种的白菜能卖给城里人,农民的房子和土地不能卖?它们一样都是农民的财产。既然是集体制,就应由集体来决定,改革第一步要抽掉国家对集体土地的控制。

南方周末:在土地改革方面,农地很可能会比城镇用地有更大的改革空间。在现实中,农地也是许多地方试点的重心,尤其是在2013年。8月,广东宅基地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允许本镇内非城镇户口之间的农房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9月,温州试图将农民房的买卖从村镇扩大到县域范围,因为引发舆论过度关注才暂时搁置细则的制定。这算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小点突破吗?不过,一直以来,城里人的房子可以自由买卖,本村之外的人购买农民的房子却不受法律保护,这些试点也没有突破这一点。

周其仁:首先要问的是,城里人凭什么不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Ashley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53)


回复

2013-11-27

成都市政府大量非法征收的土地闲置在那里,也不给农民确权,其目是不訁尔语。

回复

2013-11-18

个人愚见: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全国都是普遍存在的,土地私有制制度是治本之策,集体所有变为村民私有之后,未来的户籍迁出农村人员的土地的权利将不再受困于户籍问题(户籍制度的改革与存废是另一个问题)。土地所有实际上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就是一个迈向私有的里程碑,实际上私有就是把本属于农民的土地还给农民。而对于大学生来讲,没有谁比我们还关心我们的利益,我们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的利益不能被牺牲。在接下来几年中关于户籍迁出人员尤其是大学生的土地权益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2013-10-29

希望南周的记者同志关注下大批“农转非”的中国大学生。作为其中一员,现在周围的同乡学子都在议论,甚至准备去政府门前“拉旗”。读书时政策强制性要求学生转户口,但现在随着农村发展,各种待遇政策变化,其中就包括农村土地权益,毕业的我们迫切希望“非转农”,但现行政策又不行,这就导致利益冲突。希望国家政府能重视解决这一块,不然中国这么多的农村大学生,恐怕又要影响社会和谐。

回复

2013-11-16

周教授再三强调,先要确权,方可流转。周教授还说,农民并不笨,我想,他认识你之后,可能会改变这一看法,他会说,农民中,也有一个笨蛋。

2013-11-14

农卖其地即是农失其地!

回复

2013-11-15

他还是从概念到概念,自己拔自己头发要跳出地球。这种专家做课题,制造无味的文字。

回复

2013-11-14

农卖其地即是农失其地!

回复

2013-11-14

值得一看!

回复

2013-11-14

那种说法什么要是“卖地”了,我们后代怎么办,当面临集体土地被征或者是租用时,经常听到这些话,其实很多人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包括以前的我,不过我只发问,现在看多了,逐渐了解一点

回复

2013-11-05

河南,不过我们家离城较远,土地应该还能保得住,城郊的就更麻烦了。

2013-10-29

你哪里的啊?我只是看文章回复下南周,我是杭州的,只是家乡群里有人在喊,这种现象肯定会愈演愈烈

回复

2013-10-31

学者有时观点很容易偏颇。土地不是小事,可以明确集体所有。但是土地使用和转让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要完善。要能保障每一个农民的利益。防止集体被出卖。不是自由市场那么简单,希望有些学者能接接地气,别凭空想象。

回复

2013-10-30

很赞成!经济学家们除了自由市场之外别的什么也不知道。我们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经济学课堂上说的只要自由竞争,其他的什么也不用管,自动就万事大吉了。资本主义造成了那么多的灾难这些著名学者们还不吸取教训呢。

2013-10-29

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如果搞土地私有化,那么唯一的受益者便是有钱人,大财阀。这样的结果,绝不是当今我们这样的国家需要的。土地兼并带来的起义,民怨,绝对比我们相信的更加犀利。就好比,我们现在的土地是政府的,但私有化后,我们现在的土地都是某个人的。在我们广大的中部、西部地区,这样的折腾的结果也是很恐怖的。当然,现在的制度要改,但不应该是往私有化的方向改,而是限制政府在其中的绝对权力,将权力释放部分出来。

回复

2013-10-29

你哪里的啊?我只是看文章回复下南周,我是杭州的,只是家乡群里有人在喊,这种现象肯定会愈演愈烈

2013-10-29

该评论已删除

回复

2013-10-29

其实我比较担心的是农村耕地的问题,现在新一代农村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愿意留在老家种田过活了。再过二十年,等那批能种田的老一辈农民们去世了以后,还有谁来保证我们国家的粮食供应? 可能的途径:机械化耕地,科学技术种田,仿效美国模式,人少但高效。 关于农村土地征收和城镇化的发展和改革,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理清一个问题:这里面的改革的受益者是谁? 最理想的状况就是:政府、农民、社会都受益。但这个很难。目前政府和农民们的实力并不站在一条线上,前者完全可以通过公权力强行侵害农民们的利益。但要让他们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也非常难,除非出台其它的激励机制,否则注定改革会代价惨重。

回复

2013-10-29

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如果搞土地私有化,那么唯一的受益者便是有钱人,大财阀。这样的结果,绝不是当今我们这样的国家需要的。土地兼并带来的起义,民怨,绝对比我们相信的更加犀利。就好比,我们现在的土地是政府的,但私有化后,我们现在的土地都是某个人的。在我们广大的中部、西部地区,这样的折腾的结果也是很恐怖的。当然,现在的制度要改,但不应该是往私有化的方向改,而是限制政府在其中的绝对权力,将权力释放部分出来。

回复

2013-10-29

对于政府来说,单单是税收这一块就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收入,很多人没有看到这一点。当年“房改房”之前,公家房产是个大包袱,但改革之后,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政府做了什么?就是发一个房产证,开一个市场,最终通过抽一道税获得财政收入。

回复

2013-10-29

希望南周的记者同志关注下大批“农转非”的中国大学生。作为其中一员,现在周围的同乡学子都在议论,甚至准备去政府门前“拉旗”。读书时政策强制性要求学生转户口,但现在随着农村发展,各种待遇政策变化,其中就包括农村土地权益,毕业的我们迫切希望“非转农”,但现行政策又不行,这就导致利益冲突。希望国家政府能重视解决这一块,不然中国这么多的农村大学生,恐怕又要影响社会和谐。

回复

2013-10-29

老子就是法,怎么地??、、集体的也是国有的,邓公没了老子说了算,中国是法治国家

回复

2013-10-29

小心为妙,不要因为土地改革引起失业率的大规模上升。

回复

2013-10-29

当许多地方政府低价收购农民土地后高价出让成为“空前绝后”的敛财最有效的手段时,还能奢谈什么“土地改革”?

回复

2013-10-29

别乱贴小广告!

回复

2013-10-29

让农民把地都卖光了,把钱花完了就进城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