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码】感受大学的高贵

伟大的,不是大学教授,而是他们身上焕发出来对于知识的热情。最珍贵的,不是大学教授教的都是真理,而是他们愿意认真追求真理来让学生吸收理解的态度。是这一点,让大学和其他不同的学校机构,尤其是和补习班决然区别开来的根本原因。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李兴丽

清华大学二校门“清华园”牌坊。 (清华大学网站/图)

最珍贵的,不是教授教的都是真理,而是他们愿意认真追求真理来让学生吸收理解的态度

“这是一个人一生中难得几次的强烈震撼。我做梦都想不到他会出现在我眼前,一个在世界上投下巨大阴影的幽灵,不是现实人物。这种震撼只能以突然遭逢白朗峰来比拟,完全没料到自己就在白朗峰近邻的人,竟然看到那插天的高塔庄严地站在那里……”

这段文字是马克·吐温写的,时间是1892年,马克·吐温到德国访问,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0)


回复

2014-01-14

作者杨照(台湾人)。这人书生气十足,在大陆媒体谈“大学的高贵”!个人观点,我们的大学“高”不敢说,“贵”肯定是有“贵”的。另外,大学被视作“追求真理”的机会与场合,对于我们(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来说,许多数人都没这个意识,即使有也是埋藏在心里的理想和梦想(表面做的是另外一套),更多人还是把大学作为“工具性”的机会与场合!

回复

2013-10-27

“这是一个人一生中难得几次的强烈震撼。我做梦都想不到他会出现在我眼前,一个在世界上投下巨大阴影的幽灵,不是现实人物。这种震撼只能以突然遭逢白朗峰来比拟,完全没料到自己就在白朗峰近邻的人,竟然看到那插天的高塔庄严地站在那里……” 有的文字是会震撼人的!是共鸣!!

回复

2013-10-26

学习还是在自己,自己不学说什么都没用,自己不肯下苦功夫去钻研,是不会有大的成就的。

回复

2013-10-26

没有大师了

回复

2013-10-26

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

fsdwei
回复

fsdwei

2013-10-25

这也会被看做是有针对性吧

回复

2013-10-25

知识无处不在。千万不要让孩子丧失了学习知识的热情。现实中,有太多的学生是为考大学而考大学,进入大学后反而迷失了方向。

回复

2013-10-25

在中国上大学是个“过程”。在中国大学教书,也是个“过程”。的了“大学毕业生”和“大学教授”的头衔,就有了一定的“资本”……

回复

2013-10-25

放眼世界哪里还有什么追求真理的大学,上大学不过是混张文凭而已,为追求真理而上大学一丝必要也没有,而且,现在追求真理的人可能比熊猫还少。

philory
回复

philory

2013-10-25

我评论的不过是图不配文! 尽管对柏林大学、牛津或剑桥到底出过哪些大师并没有详细陈述,可知这些学校曾经孕育过数十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当然,配图是清华的老校门,似乎有回顾民国时代高等教育曾经的璀璨之意,然而这种高贵的精神终没能很好地延续下去,即使在台湾(国立清华大学)也受到了干扰。 如果作者真有此意,为何又不略点题,引申一番?仅仅谈国外又有何益?

2013-10-25

因为你就会黑清华北大

回复

2013-10-25

“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这是前清华校长梅贻琦的名言,可今天的中国大学,早已变味,假论文满天飞;为了毕业,女学生与博导上床;道理与伦理价值沦落贻尽,大学已沦为衣冠禽兽安居之所! 最近的新闻是,北大教授夏业良遭北大解聘,引发台大及海外诸多教授申援! 大学,还是我们曾经景仰、向往的大学吗?

philory
回复

philory

2013-10-25

如果文中对清华北大提出了值得称赞的依据,我又有何必要提出这个问号?而你又依什么根据度我之腹?不谈清华北大能在国际上或本文作者台湾作家那里赢得多少真正的认可,做出过多少原创性成果?你能举出多少“愿意认真追求真理来让学生吸收理解的态度”大师?

2013-10-25

因为你就会黑清华北大

回复

2013-10-25

据说,这所大学是用庚子赔款建的。

回复

2013-10-25

迂腐

2013-10-20

那几百年间,为了维持其神圣地位,牛津、剑桥的教授必须和修道院修士般誓言终身守贞,不能结婚。

回复

2013-10-25

因为你就会黑清华北大

philory

2013-10-24

为什么配图不是柏林大学,或是牛津、剑桥呢?

回复

2013-10-24

说得好!

2013-10-23

纵观我国如此多的大学,良莠不齐——上哪一所虽然是个人造成的,即不得不根据分数来分配那些人该去哪儿。但是,诸多大学中,又有多少不是“补习班”,甚至连“补习班”都不如呢。

回复

2013-10-24

体验的是大学之精神

回复

2013-10-24

显得洋气。。。

2013-10-24

每次看到这个图片就想着:为什么tm要放几盆花?

回复

2013-10-24

每次看到这个图片就想着:为什么tm要放几盆花?

回复

2013-10-24

我们的大学只有上课而已……